- 于海洋;张卫强;
【目的】为了掌握双边钝体箱梁在低风速下的风致振动情况,有必要对其涡振性能以及抑振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基于雷诺平均方法(RANS)和SST k-ω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双边钝体箱形断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低风速下的风场信息和产生涡激共振的情况。【结果】得到原截面与各增设内挑式水平隔流板的工况下的压力、流场详情及振动情况。【结论】内挑式水平隔流板可有效抑制桥梁的涡激共振,且在各工况中增设1.5 m内挑式水平隔流板抑振效果最佳。
2024年20期 v.51;No.891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孙宽;陈如意;胡新伟;
【目的】深部岩体工程开挖卸荷后,围岩普遍存在分区破裂化现象,容易导致隧洞大变形、大范围塌方、涌水等工程事故,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可以较好地重现该现象,但数值模拟网格质量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为保证模拟结果的相对可靠,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基于深部岩体应变软化模型,建立深埋多隧洞数值模型,研究网格对称性与网格精度对围岩分区破裂形态、破裂带数目、破裂范围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网格的对称性和精度会对围岩分区破裂化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非对称网格及粗糙网格会使分区破裂数值模拟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结论】网格划分过程中要注意网格的对称性以及单元尺寸的选取,本研究对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20期 v.51;No.89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王志忠;李肇昕;
【目的】以某在役运煤专线(3×16)m简支梁为研究背景,测试其在静荷载作用下的静应变、静应力及静位移,由此分析桥梁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及其安全性能。【方法】应用桥梁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求解,经计算本次试验跨确定加载工况为跨中截面加载,在现场开展静载试验分析。【结果】通过对该桥第二跨和第三跨梁进行静载试验,在荷载工况加载下,各控制截面测点应变校验系数在0.47~0.57之间,变形校验系数均在0.55~0.61之间。第三跨实测挠度最大为1.61 mm,换算到中-活载后为3.15 mm。【结论】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各测试点上的应变未出现异常变化,最大静应变和最大静位移均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和理论分析结构基本保持一致,应变校验系数、变形校验系数和实测最大挠度值换算到中活载后均小于《铁路桥梁检定规范》中的规定值,满足规范要求,说明桥梁竖向刚度良好。
2024年20期 v.51;No.891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杜军锋;冯毅;刘晓伟;
【目的】陕西某隧道在建筑密集区进行施工时,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保障周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隧道开挖支护内力及对周边建筑的沉降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隔离桩+花管桩+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建筑分布、隧道结构等因素,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隔离桩+花管桩+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拱脚部位的应力集中现象,确保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同时,该方案对周边建筑的倾斜沉降影响较小,满足规范要求。【结论】本研究证明了在隧道施工中,采用隔离桩+花管桩+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对周边建筑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及周边建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20期 v.51;No.89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孙乐;
【目的】BIM轻量化管理系统作为BIM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在数据与模型的关联匹配、构件体量与数量、加载速度与功能使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BIM轻量化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方法】(1)使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任务包”的数据处理算法;(2)使用BIM模型数模分离技术实现BIM模型轻量化;(3)将工程信息编码文字信息转换为数字编码信息。【结果】使用以上技术,该BIM轻量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如下功能:(1)实现了BIM、GIS、物联网等各类工程项目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2)实现了BIM模型的属性数据与几何模型信息的分别存储,并实现跨模型属性查询和应用;(3)有效解决了BIM模型信息读取、管理维护、模型体量大、加载速度等方面问题。【结论】该研究在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扩建工程HHDQ-1标段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24年20期 v.51;No.89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