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信息工程

  • 基于OTDR的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检测改进方法

    马伟东;王阳;黄太昱;李笑宇;

    【目的】在智能变电站建设过程中,为精确检测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中光纤熔接、受压等因素导致的非反射性事件,提出了基于光时域反射仪(OTDR)的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检测改进方法。【方法】通过时钟移相模块进行移相,并进行多次重复测量,对各相位数据进行插值组合,得到更高的采样频率。这样可以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基础上大幅提高OTDR的采样精度。同时通过小波去噪和突变量信号增强技术,抑制噪声,突出增强事件点的小波系数,使有用的信号更加容易被检测出来,提高了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的检测水平。【结果】经过现场试验检测,该方法能够精准地检测出光纤受压、过度弯曲、熔接不良等事件点。【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智能变电站光纤回路中存在的异常现象,防止隐蔽性缺陷影响变电站的运行,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2024年20期 v.51;No.891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 ]
  • 液冷储能电池模块设计及仿真研究

    陈晨;罗军;赵晓亮;田刚领;李娟;

    【目的】为了研究基于多流道液冷板的储能电池模块温度特性,设计了高效散热的液冷储能电池模块。【方法】采用仿真模拟方法,建立液冷储能电池模块流—固耦合模型,分析液冷储能电池模块在1 P充放电功率下的冷却液流场和电池温度场的分布特性,并结合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该液冷储能电池模块以额定功率1 P充放电时,电池单体表面最大温升为12.5℃,最大温差为3.2℃。【结论】该液冷储能电池模块具有良好的温度控制能力,可为大容量储能系统的热管理设计提供借鉴。

    2024年20期 v.51;No.891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1 ]
  • 5G广播技术发展研究综述与展望

    谢晓锋;

    【目的】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广播电视移动公共服务、应急和公共安全服务、群组通信、物联网和车联网等业务的需求,对5G广播技术发展研究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建设部署可以有效支撑上述应用场景服务的5G广播系统。【方法】通过对5G广播发展的文献进行研究,并对LTE 5G广播和5G NR广播这两种技术方式的系统架构、技术特性等方面的进行探讨,提出了对5G广播发展的观点,并进行了展望。【结果】5G广播的两种技术分别承担着不同网络环境下的应用需求,存在一定区别和互补关系,短期内能在一定范围内并行共存,长期必将走向全面统一。【结论】建设5G广播需要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成熟度选择合适的技术方式,发展新型广播业务,提高网络服务能力。

    2024年20期 v.51;No.891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 SM2可链接环签名在匿名电子投票系统中的应用

    李启南;邹楷文;

    【目的】针对匿名电子投票中签名算法非国产化、身份隐私泄露、重复投票、投票结果提前泄露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基于SM2可链接环签名的匿名电子投票系统。【方法】以SM2可链接环签名作为选票中的身份凭证,保证投票者身份匿名,同时规避了选票被伪造的可能,实现投票者身份和选票的全过程匿名性;使用匿名地址来隐藏选票内容,避免投票结果提前泄露,实现投票的公正性和候选人身份匿名;利用SM2可链接环签名的可链接性来防止重复投票,实现投票的不可重复性;应用FISCO BCOS智能合约来完成计票过程,避免传统可信第三方的约束,实现投票的公平性。【结果】该设计满足电子投票的七大基本属性,实现了匿名电子投票系统的全流程国密替代,丰富了SM2可链接环签名的应用场景。【结论】SM2可链接环签名能替代国际通用环签名,实现应用系统环签名国产化。

    2024年20期 v.51;No.891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脑电技术的情感分析系统设计与应用

    荆婷;杨耿;谢敏婷;王荦荦;

    【目的】旨在设计和应用一种基于脑电技术的情感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用户情感状态的准确识别,该系统将成为情感分析领域的一种精准可靠的工具。【方法】该系统依赖于高级信号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通过监测和解析脑电波与特定情感状态之间的关联,实现情感的实时监测和分类。其中,数据采集模块负责收集脑电信号,信号处理模块负责信号的清洗和特征提取,情感识别模块则负责分类算法判定用户的情感状态。【结果】该系统可以准确地识别出用户的情感状态,并实现实时监测和分类。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稳定,整体性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结论】基于脑电技术的情感分析系统在实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其精准的情感识别能力为医疗健康、用户体验优化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未来,可进一步优化系统的性能,拓展其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中应用,如心理健康辅助诊断等方面。

    2024年20期 v.51;No.891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知识图谱的强化学习推荐算法研究

    柳家栋;

    【目的】针对基于知识图谱的强化学习推荐算法只考虑推荐结果的可解释性,没有考虑推荐结果的多样性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知识图谱的强化学习推荐算法。在解决推荐结果可解释性问题的基础上,提高推荐结果的多样性和准确性。【方法】通过提出一种针对推荐结果多样性的评价指标ETD,并在算法的路径推理模块中引入Random_Beam_Search搜索算法,提高推荐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强化学习模块引入注意力机制,提高推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与具有可解释性的PGPR推荐算法相比,该推荐算法在Beauty数据集上推荐结果多样性提高了28.4%,准确性提高了0.056百分点;在Clothing数据集上推荐结果准确性提高了0.035百分点。【结论】该推荐算法不仅解决了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问题,还提高了推荐结果的多样性与准确性。

    2024年20期 v.51;No.891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多源数据融合智能公路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尹紫红;张子扬;江昊然;田琳路;杨承志;

    【目的】为了解决公路智能管理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将BIM技术提供的三维视觉模型与其他技术信息及多源数据进行融合,设计并实现一体化的、面向公路的BIM路面信息调查资料管理系统平台。【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模式识别算法技术来改进数据融合策略,利用云存储技术建立数据库,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协助完成功能的模块化设计,最终搭建系统平台。【结果】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集成BIM技术的多源数据融合智能管理平台,该平台包括数据管理、分析和预测、决策支持等多个模块,旨在优化公路工程项目的管理和运营。该平台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决策质量。【结论】证实了BIM技术和多源数据融合在公路智能管理中的有效性。未来,将致力于提高平台的技术性能,增强用户体验,并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探索新的数据融合方法和技术,不断提升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2024年20期 v.51;No.891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机械与动力工程

  • 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人字齿轮参数化建模系统

    崔浩然;郑祥;李之会;胡绪照;

    【目的】人字齿轮是工程应用中重要的传动零件,结构相对复杂,本研究通过SolidWorks二次开发设计人字齿轮参数化建模系统,以期提高人字齿轮建模的效率和精度。【方法】根据范成法齿轮加工原理,建立渐开线轮廓曲线的数学模型,并基于VB平台,通过调用API程序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结果】建立人字齿轮参数化建模系统,实现了人字齿轮模型建立的便捷性。【结论】简化了人字齿轮建模过程,提高了绘图效率,研究成果为渐开线类齿轮零部件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24年20期 v.51;No.891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CFD的弯管抗冲蚀结构优化研究

    王云龙;徐志刚;杨骏杰;

    【目的】针对水力压裂高压管汇含砂压裂液冲蚀问题,分析弯管冲蚀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手段减少弯管受冲蚀程度。【方法】运用FLUENT软件,基于DPM模型、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对90°弯管进行冲蚀仿真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新型弯管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弯管冲蚀磨损程度。在相同工况下,优化后最大冲蚀速率为1.861×10~(-5) kg/(m~2·s),相较于优化前减少了41.6%。【结论】经过分析可知,改变弯管形状、增加弯管处管径可有效减少弯管受冲蚀程度。

    2024年20期 v.51;No.891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3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路径规划技术的沙滩垃圾清理车设计

    朱庆卓;王玉勤;左梦强;孙含冰;邵家乐;

    【目的】针对日益严重的沙滩垃圾污染以及传统垃圾清理方式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路径规划技术的沙滩垃圾清理车。【方法】所设计的清理车集成了翻动铲、垃圾传送带、图像传感器、太阳能板、回收箱和履带式底盘等结构。图像传感器可以识别垃圾位置,并结合蚁群算法规划最优路径,提高垃圾收集效率。安装的太阳能板可以为清理车提供补充能源,延长设备工作时间。为检验清理车的底盘结构是否满足强度要求,使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有限元计算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底盘结构合理,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结论】所设计的沙滩垃圾清理车在垃圾精准识别、路径合理规划和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创新意义和应用潜力,为今后沙滩垃圾清理装置的研发和设计提供借鉴。

    2024年20期 v.51;No.891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交通与土木工程

  • 基于CFD的双边钝体箱梁涡振性能及抑振措施研究

    于海洋;张卫强;

    【目的】为了掌握双边钝体箱梁在低风速下的风致振动情况,有必要对其涡振性能以及抑振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基于雷诺平均方法(RANS)和SST k-ω模型,采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双边钝体箱形断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在低风速下的风场信息和产生涡激共振的情况。【结果】得到原截面与各增设内挑式水平隔流板的工况下的压力、流场详情及振动情况。【结论】内挑式水平隔流板可有效抑制桥梁的涡激共振,且在各工况中增设1.5 m内挑式水平隔流板抑振效果最佳。

    2024年20期 v.51;No.891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网格精度与对称性对深部岩体分区破裂化的影响

    孙宽;陈如意;胡新伟;

    【目的】深部岩体工程开挖卸荷后,围岩普遍存在分区破裂化现象,容易导致隧洞大变形、大范围塌方、涌水等工程事故,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可以较好地重现该现象,但数值模拟网格质量会对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为保证模拟结果的相对可靠,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基于深部岩体应变软化模型,建立深埋多隧洞数值模型,研究网格对称性与网格精度对围岩分区破裂形态、破裂带数目、破裂范围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网格的对称性和精度会对围岩分区破裂化模拟结果产生较大影响,非对称网格及粗糙网格会使分区破裂数值模拟结果产生较大误差。【结论】网格划分过程中要注意网格的对称性以及单元尺寸的选取,本研究对类似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20期 v.51;No.89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某铁路运煤专线简支梁静载试验分析

    王志忠;李肇昕;

    【目的】以某在役运煤专线(3×16)m简支梁为研究背景,测试其在静荷载作用下的静应变、静应力及静位移,由此分析桥梁结构在静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及其安全性能。【方法】应用桥梁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该桥有限元模型进行静力求解,经计算本次试验跨确定加载工况为跨中截面加载,在现场开展静载试验分析。【结果】通过对该桥第二跨和第三跨梁进行静载试验,在荷载工况加载下,各控制截面测点应变校验系数在0.47~0.57之间,变形校验系数均在0.55~0.61之间。第三跨实测挠度最大为1.61 mm,换算到中-活载后为3.15 mm。【结论】在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各测试点上的应变未出现异常变化,最大静应变和最大静位移均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测值的变化规律和理论分析结构基本保持一致,应变校验系数、变形校验系数和实测最大挠度值换算到中活载后均小于《铁路桥梁检定规范》中的规定值,满足规范要求,说明桥梁竖向刚度良好。

    2024年20期 v.51;No.891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隧道开挖对周边建筑的沉降影响分析

    杜军锋;冯毅;刘晓伟;

    【目的】陕西某隧道在建筑密集区进行施工时,为了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保障周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隧道开挖支护内力及对周边建筑的沉降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隔离桩+花管桩+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建立数值模型,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模拟时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建筑分布、隧道结构等因素,以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隔离桩+花管桩+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能够有效控制隧道开挖过程中拱脚部位的应力集中现象,确保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同时,该方案对周边建筑的倾斜沉降影响较小,满足规范要求。【结论】本研究证明了在隧道施工中,采用隔离桩+花管桩+加强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案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隧道开挖对周边建筑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及周边建筑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20期 v.51;No.891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任务包”方法的BIM轻量化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

    孙乐;

    【目的】BIM轻量化管理系统作为BIM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在数据与模型的关联匹配、构件体量与数量、加载速度与功能使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BIM轻量化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方法】(1)使用计算机编程技术,开发“任务包”的数据处理算法;(2)使用BIM模型数模分离技术实现BIM模型轻量化;(3)将工程信息编码文字信息转换为数字编码信息。【结果】使用以上技术,该BIM轻量化管理系统实现了如下功能:(1)实现了BIM、GIS、物联网等各类工程项目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2)实现了BIM模型的属性数据与几何模型信息的分别存储,并实现跨模型属性查询和应用;(3)有效解决了BIM模型信息读取、管理维护、模型体量大、加载速度等方面问题。【结论】该研究在G104京岚线济南黄河公路大桥扩建工程HHDQ-1标段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024年20期 v.51;No.891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化工与材料工程

  • 新型超早强磷酸盐修补材料干缩影响因素研究

    周跃孝;赵顺义;

    【目的】研究影响磷酸盐修补材料干缩的因素。【方法】通过胶砂试验,研究硼砂掺量、水胶比、粉煤灰掺量、胶砂比、集料种类对磷酸盐修补材料的干缩率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硼砂掺量越大,水胶比越大,胶砂比越大,则胶砂的干燥收缩率也越大;石英砂的胶砂收缩值要比钢渣小,掺入适量粉煤灰可以减少磷酸盐修补材料的干缩。【结论】研究成果可为磷酸盐修补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2024年20期 v.51;No.89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老化和RAP掺量对沥青再生剂有效性影响研究

    靳军;

    【目的】分析老化和路面铣刨料(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RAP)掺量对沥青再生剂有效性的影响。【方法】选择环烷油、芳烃提取物、石蜡油、妥尔油和油酸等5种再生剂,制备RAP掺量分别为25%和45%的多种沥青混合料,对不同沥青混合料分别老化2 h和6 h后提取沥青,通过动态剪切流变和弯曲梁流变试验测试不同沥青的高低温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含不同再生剂的再生沥青与对照沥青相比,高温和低温失效温度差值均小于6℃,高低和温性能分级一致。含石蜡油的再生沥青性能分级优于含其他再生剂的再生沥青性能分级,石蜡油对沥青再生效果较好。再生沥青在不同频率下剪切模量值均低于对照沥青,含再生剂的混合料抗疲劳开裂性能增加。【结论】RAP掺量和老化对沥青再生剂有效性影响不显著。

    2024年20期 v.51;No.891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溴氧化铋(BiOBr)光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王蓉;祝愿;黄润逸;罗晓雯;刘俊廷;

    【目的】综述溴氧化铋(BiOBr)作为光催化剂的最新进展,深入分析其晶体结构、光催化机制、多种制备方法及高效改性策略,并探讨相关改性方法的成效。【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详细介绍了BiOBr的晶体结构特性和光催化作用机理。对比和评估了不同的BiOBr制备技术及其优缺点。进一步讨论了各种改性手段,如离子掺杂、贵金属沉积、异质结构建、染料敏化和与新型材料的复合,并分析了这些方法提高光催化活性的途径。【结果】研究表明,通过多种制备技术可以调控BiOBr微观结构和改进光催化性能。从成本,制备难易、稳定性角度评价,最优的改性方法是贵金属沉积法。【结论】尽管BiOBr作为光催化剂已取得显著的研究进展,但仍面临诸如制备成本高、光生电子-空穴复合率高等挑战。未来的研究应着重开发更简便、稳定的BiOBr制备方法和进一步提高其光催化性能及稳定性。此外,对BiOBr光催化剂的回收和再利用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

    2024年20期 v.51;No.891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4K]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

  • 气候变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

    李文启;牛健敏;郝甜甜;

    【目的】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影响波及各行各业,需对气候变化产生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方法】以2013—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静态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气候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随着极端气温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显著下降。机制检验发现,气候变化通过降低企业营运能力、增加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削弱企业绩效。异质性分析发现,重污染行业和国有企业的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高温天气并未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而低温天气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绩效。【结论】气候变化的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对生产活动造成较大阻碍,加强政策保护与自身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2024年20期 v.51;No.891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近30年甘南州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王志伟;

    【目的】研究甘南州近30年间的气温、降水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甘南州1992—2022年的气温、降水量等气象数据为依据,通过数学统计与一元线性分析的方法探究其变化。【结果】(1)甘南州的气温最热月份平均最高温度为17.6℃,平均最低温度为-10.9℃。春季、秋季温度基本上持平。近30年间甘南州温度年平均变化趋势的斜率为正,说明气温有缓缓上升的趋势。(2)甘南州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8月份,即夏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6.4%~58.4%,其他年份、季节降水量趋于平稳,并无明显变化。【结论】甘南州气候变化受到全球变暖的调控,且春季降水量有降低的趋势,其他季节变化不明显。

    2024年20期 v.51;No.891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湘潭市两次罕见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叶梓杰;安明;林明丽;刘二影;黄娟;张悦;

    【目的】分析湖南省湘潭市2021年12月24日至27日和次年2月21日至22日两次罕见的特大暴雪过程。【方法】采用常规监测数据、分辨率达1°×1°的NECP再分析数据,以及地面GPS/MET遥感大气水汽监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结果】两次强降雪过程在大气环流背景和动力学、热力学和水汽输送的条件方面具有相似之处“。12.26”为对流性降雪,降雪时间短、强度大;“02.22”过程以稳定性降雪为主。在湘潭地区,当850 hPa以上温度低于-4℃、925 hPa以下气温在-1℃以下、地面温度接近0℃时,降水相态将由雨转雪。【结论】可为提高湘潭市暴雪预报准确率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20期 v.51;No.891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7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广州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袁作春;

    【目的】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易在降雨条件下发生失稳,造成滑坡隐患。因此,需要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结合广州某个幼儿园边坡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通过分析边坡现状稳定性,选取2个典型剖面和4种工况利用理正软件进行校核。【结果】计算结果表明:边坡现状稳定性不能满足规范要求,边坡可能会危及坡脚下方幼儿园(暂未使用)建(构)筑物安全。【结论】幼儿园使用前,必须对已滑区域进行治理,同时对未滑区域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在施工和后期运营过程中及时进行监测,以确保幼儿园的运营安全。

    2024年20期 v.51;No.891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

  • 著作权侵权中适用转换性使用的研究

    张国安;

    【目的】探究我国和域外著作权领域中合理使用制度的问题,为我国著作权法的完善和司法实践的改进提供思路。【方法】明晰转换性使用的内涵与价值,厘清与我国合理使用制度的关系,对其进行本土化重塑。【结果】转换性使用可以很好地突破封闭式列举所固化的框架,增强合理使用制度的灵活性,但需要一条正确的路径进行援引。【结论】可以将转换性使用理论扩张解释到《著作权法》兜底条款中,把“三步检验法”作为唯一解释路径,明确内容性转换辅助目的性转换来认定转换性使用,同时辅以引用比例标准进行多元利益考量,最终以市场因素为中心判定是否构成合理使用。

    2024年20期 v.51;No.891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专利视角下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分析及建议

    李冠林;黄纯波;

    【目的】探究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专利信息,对其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区域、细分产业以及创新主体3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其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竞争态势,为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结果】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少、专利运营意识相对淡薄是影响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综合创新实力的主要因素。【结论】未来重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需要聚焦重庆本地需求,进一步强化创新在重点产业链条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参与技术融合升级,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创新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

    2024年20期 v.51;No.891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面向专利转化的民办高校图书馆专利挖掘服务模式构建

    许晓绵;

    【目的】构建面向专利转化的民办高校图书馆专利挖掘服务模式,推动民办高校图书馆更系统更高层次地满足核心用户在专利转化过程中的专利信息需求,提高专利信息服务质量,促进专利转移转化。【方法】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现状,分析面向专利转化的民办高校图书馆专利挖掘服务模式的构建原则和构成要素。【结果】从资源层、技术层、服务应用层构建面向专利转化的民办高校图书馆专利挖掘服务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结论】面向专利转化的民办高校图书馆专利挖掘服务模式为民办高校师生、科研团队和学生创业团队获取专利转化过程中所需的专利信息资源提供了渠道,有助于推动民办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合作。

    2024年20期 v.51;No.891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专利技术综述

    张博;

    【目的】基于专利信息梳理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的主要技术,为我国智能交通领域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国内外的主要专利申请人、典型技术等多方面对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专利的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其中,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最多的企业是百度和华为。【结论】国内外基于智能决策、深度学习的研究正在不断完善,现阶段主要以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主,侧重于对自动驾驶的智能化、便捷化技术进行研发。

    2024年20期 v.51;No.891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科技管理

  • 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宋歌;

    【目的】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当前亟须弥补短板、发挥优势,以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的成效和短板进行分析,提出加快河南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河南省近年来持续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基础硬件产业发展以及场景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全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正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创新能力不强、应用场景赋能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引领等诸多短板。【结论】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优势企业引育、优化产业生态等举措,推动河南省加快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2024年20期 v.51;No.891 14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 ]
  • 河南省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孙秋雨;

    【目的】河南省平台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受技术、人才、环境等影响,地区发展差异较大,需对如何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当前河南省平台经济发展现状的梳理,分析河南省平台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结果】针对问题从培育平台主体、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平台治理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结论】推动河南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为河南省实施优势再造战略、加快打造枢纽经济新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作用。

    2024年20期 v.51;No.891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途径与方法研究

    徐栋;曹佳静;张玲;王晨;王新;

    【目的】大型科研仪器是突破科学前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科技问题的技术基础和重要手段。研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途径与方法,为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案例分析,研究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运行机制与模式,探讨实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的途径与方法。【结果】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在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缺乏高精度的设备将限制科技成果的突破。完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运行机制是实现设备利用率提高和良性运转的关键,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制定共享准则和规范操作流程等方式实现。【结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能够促进科研合作、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2024年20期 v.51;No.891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竞争政策与大数据平台设计与实现

    刘卫东;陈玉汝;

    【目的】为营造公平、高效、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全面支撑市场监管与执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需要构建竞争政策与大数据平台。【方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围绕统一市场监测数据中心、统一市场交易监测平台、统一执法辅助体系三个目标和高效协同的市场交易治理体系,推进市场交易治理的整体性、系统性、重塑性变革。【结果】成功构建了一个竞争政策与大数据平台,其中包括开发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电子取证固证系统及公平竞争审查智能化系统三个子系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数据不协同、不统一等问题。【结论】竞争政策与大数据平台可有效维护全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可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更直接的科技信息支撑,为行政执法部门提供更高效的市场监管执法手段,为创新主体提供更权威、更优质的专利信息服务。

    2024年20期 v.51;No.891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科技资讯

    <正>新型振荡器创激光脉冲功率新纪录 科技日报2024年10月15日报道,据最新一期《光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新型激光振荡器,其产生的激光在平均功率和强度方面,均创造了此类激光脉冲新纪录。其平均功率高达550瓦,超出此前纪录50%以上。

    2024年20期 v.51;No.89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

    <正>中试是将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转向工业化生产的过渡性试验,是加速成果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中试平台作为提供中试服务的创新载体,是开展中试的基础和保障。为破解我国新材料领域中试平台统筹布局不够、建设质量不高、服务支撑不足等问题,支持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建设新材料中试平台,根据《制造业中试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制定本指南。

    2024年20期 v.51;No.89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25年值得关注的技术趋势

    刘霞;

    <正>2025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美国《福布斯》网站在近日报道中预测了2025年值得关注的四大技术趋势。文章强调,这些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将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同时也会颠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2024年20期 v.51;No.891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