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信息工程

  • 智慧隧道事故主动预防系统设计

    郭晓澎;

    【目的】高速公路隧道洞内外亮度差异大、环境单一易疲劳、视线效果差,导致隧道路段的事故发生率远高于其他路段。而传统的隧道事故预防手段均是事后控制,无法在事故发生前做到主动预防。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了一种智慧隧道事故主动预防系统。【方法】该系统将洞口轮廓强化控制模块、主动引导模块、逃生诱导模块、车辆检测模块以及基于ZigBee和射频433技术的通信模块相互结合,实现对高速公路隧道区间车辆的主动引导,通过道路轮廓主动发光诱导标识指示车辆安全通过。事故发生后,也可启动逃生诱导装置,指引人员车辆迅速朝最近的出口逃生。【结果】该系统经过实际道路安装测试,可以有效地减少隧道区段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年度事故发生量下降42.9%。【结论】该系统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在高速公路隧道尤其是特长隧道场景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4年18期 v.51;No.889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尾流气泡幕的光散射特性研究

    焦贵金;张建生;闫林波;王程英;

    【目的】对不同波长下激光的散射光特性进行研究,旨在选择一种能够识别海上舰船尾部留下的尾迹,并对尾流进行追踪的激光器。【方法】选择自由电子激光器(FEL-YBY)作为光源,与传统的选择He-Ne激光器作为光源进行模拟实验对比分析。通过空气压缩机来控制产生的尾流气泡幕,通过改变气压来探究尾流气泡幕的激光散射特性。【结果】通过理论模拟不同波长下的散射光强,发现随着散射角的增加,散射光强在减小,波长短的散射光强要大于波长长的散射光强,且整体振荡相似。通过实验模拟尾流气泡幕对不同波长的散射光强,发现随着压强的增加,散射光强减小,气泡幕的密度增加,同时散射光强的宽度随着压强增大而变宽,波长短的散射光强峰值宽度比波长长的峰值宽度窄。【结论】通过对尾流气泡幕的光散射特性进行研究,可以为舰船尾流的探测、识别及追踪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18期 v.51;No.889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市级气象信息化网络系统设计

    于传洋;李楠;李雪源;刘学川;

    【目的】随着气象观测自动化和业务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监测和传输的气象数据呈几何倍数增长,对网络传输系统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构建一个稳定、可靠、安全的网络系统。【方法】结合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信息化要求和聊城市气象局的实际业务需求,在系统建设方面,通过线路冗余、堆叠技术、链路聚合等措施保证线路传输的稳定性。在后期运维方面,通过动环系统和eSight纳管实现机房物理环境、网络设备状态、线路通断情况的实时监控。【结果】运用线路冗余、核心交换机堆叠措施,避免了线路故障、单点故障对业务运行的影响;链路聚合技术提高了骨干链路的带宽和可靠性,有效保证了业务正常运行;动环系统和esight纳管实时监控机房环境、设备及线路状态,便于运维人员收到报警后快速定位排查,提高故障处理效率。【结论】基于业务的实际需求,完成了聊城市气象局网络系统在建设和运维两个方面的部署,确保了气象业务7×24 h的稳定运行。

    2024年18期 v.51;No.88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 科技政务数据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实现

    焦长春;杨一帆;

    【目的】科技政务数据具有多源性、权威性等特征,蕴含着巨大的经济社会利用价值,但由于数据来源途径多、数据结构多样和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导致对科技政务数据的综合利用不充分,数据价值未能体现。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综合、高效的科技政务数据分析、处理及可视化平台,为科技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层面的有力支撑。【方法】基于微服务的架构,建立以数据中台为基础的科技政务数据可视化平台。【结果】该平台实现了对科技政务数据的统一采集、存储、分析和计算,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论】科技政务数据可视化平台通过对数据的统一处理,打破了“数据孤岛”,以直观的图表展示数据,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政务数据的利用率,为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2024年18期 v.51;No.889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动态车牌识别算法研究

    李航行;阮士峰;王文童;张国豪;

    【目的】针对当下的车牌识别系统在复杂场景条件下的车牌识别能力相对较弱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7和LPRNet改进的车牌识别算法。【方法】首先,在YOLOv7头部网络中加入全局注意力模板(GAM),以加强对车牌区域的关注,从而改善车牌的准确定位。其次,利用四点透视变换法对畸形车牌图像进行校正处理,以提供规范化和稳定的输入,有助于后续车牌识别的有效进行。最后,采用LPRNet模型对处理后的车牌图像进行端到端的识别,从而完成对车牌信息的提取和识别。【结果】在CCPD数据集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车牌检测精度可达到99%,车牌识别精度可达到99.19%。【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面临复杂场景的挑战,但该车牌识别算法在车牌检测和识别方面仍然保持卓越的效果。

    2024年18期 v.51;No.889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9K]
    [下载次数:9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仓储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王玉魁;李峰;乔彦超;杨森;张译文;

    【目的】仓储管理是生产制造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帮助生产制造企业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提升企业仓储管理的准确性和便捷性,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SpringBoot与Vue框架的仓储管理系统。【方法】首先,分析企业对仓储管理信息化的需求;其次,阐明系统架构与功能模块。该系统采用前后端分离的设计模式,前端选用Vue框架,后端则依托SpringBoot框架,结合RESTful API接口规范,实现系统前后端高效、安全的数据交互。【结果】成功开发了一款功能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该系统集成用户管理、基础资料、库存管理、库存记录编辑与查询等核心功能。【结论】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用户体验及数据安全性。

    2024年18期 v.51;No.889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1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6 ]
  • 基于IPv6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互联网业务IT基础架构设计

    孙鹏;

    【目的】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大,监管机构相继提出等级保护、IPv6、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监管要求。为了满足企业自身互联网业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应对潜藏在互联网用户中的各种威胁,且符合相关建设的规范,提出了基于IPv6的成品油销售企业互联网业务IT基础架构设计。【方法】首先,对企业互联网业务IT基础架构建设的各项需求进行分析;其次,对安全设备的配置进行研究;最后,采用智能DNS设备配置双栈解析地址来解决用户双栈访问的问题,采用功能独立且互补的安全设备组合部署来解决安全防护问题。【结果】该设计支持IPv4到IPv6过渡期的双栈访问,满足了互联网业务安全防护的需求。【结论】该设计可为IT从业人员的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4年18期 v.51;No.889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机械与动力工程

  • 基于试验研究的悬索桥输油管道振动特性分析

    寇鉴;吴益名;杨溢;

    【目的】为研究悬索桥输油管道在内部流体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开展了悬索桥输油管道振动试验,分析其振动响应机理,并探索不同流量下管道的振动响应特性。【方法】试验中采用应变片测试技术采集跨越管道在内部流体作用下的变形数据,基于模态分析方法和傅里叶时频变换处理数据,得出管道振动响应。【结果】研究表明:管内不稳定流体的弹性激振会诱发悬索桥跨越输油管道周期性振动,管道的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响应频率一致;试验中管道垂直方向为三阶模态振型,管道水平方向为二阶模态振型,管道在垂直方向上应变与位移幅值大于水平方向;管道的模态幅值、应变、频率及位移幅值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在该试验工况下,流量变化暂未引起管道模态振型的改变。【结论】适当减小流量、增加管道系统的刚性支撑与阻尼结构均有利于降低管道振动,避免发生共振,从而降低管道疲劳断裂的风险。研究结果可为悬索桥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2024年18期 v.51;No.889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某风电场技改前后载荷测试分析

    肖盛忠;柴保桐;李鹏;李玮;李凌峰;要晋达;杨帅;

    【目的】某风电场在技改前,风机经常出现异响、振动大等现象,为有效支撑技改服务,解决风机异常问题,开展了载荷测试工作。【方法】技改前后分别对该风机进行载荷测试,并从不同风速下载荷量、极限载荷对比、时序频谱、1 Hz等效疲劳载荷、塔架固有频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技改前后该风机等效载荷变化趋势一致,且在风速9 m/s以下数值相近,但风速超过9 m/s后,技改后风机等效载荷为1 935.30 kN·m,远大于技改前的1 590.18 kN·m。测试结果显示,技改后风机发电能力、变桨能力变弱,因其在大风情况下叶片变桨小,风载变大,加之新轴承自身重量增加,使得风机等效载荷明显增大。【结论】技改后该风机异常问题基本解决,此结果对同类型机组工程改造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4年18期 v.51;No.889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管道侦测疏通清理一体化机器人设计

    孙含冰;王玉勤;周路祥;邵家乐;

    【目的】为有效解决各种管道中的污垢处理问题,设计了一种管道侦测疏通清理机器人。【方法】针对管道结构及内部环境特点,使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管道侦测疏通清理一体化机器人三维模型。为提高管道内污垢清理效率,机器人集成了视觉识别装置、履带驱动装置和管径调节装置等结构,可以自动识别管道内的情况并进行路径规划。并利用Ansys软件对机器人外壳和连接轴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计算结果显示,所设计的机器人结构合理,强度符合要求。【结论】所设计的管道机器人可以显著降低管道清理的人工成本,减少在清理过程中对管道结构的损坏,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2024年18期 v.51;No.889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交通与土木工程

  • 受冻融循环影响的寒区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研究

    何雄飞;刘志强;孙永康;

    【目的】我国季冻区交通网在地震带上的占比持续增大,有必要研究冻融循环与地震动双重作用对寒区隧道洞口段的影响。【方法】通过水热力三场耦合控制方程获得衬砌背后冻融圈内随时间变化的冻胀荷载,一并与自重应力近似考虑为初始地应力,将地震荷载等效为各质点的体积力,考虑冻融循环对冻融圈内土体强度与衬砌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拟静力法研究寒区浅埋隧道洞口段地震响应规律。【结果】无论冻结与否,不易察觉的墙脚部位最易进入塑性,仰拱呈现内拉外压的受力特征,顶部拱圈、侧面曲墙等部位受力均匀且较小。地震对衬砌的影响均表现出破坏的可能性随冻融时间(次数)的推移而增大,尤其以墙脚内侧压应力区最为明显。受统计方法约束,冻融前10 a衬砌的地震响应较弱,从冻融第15 a开始洞口段衬砌地震稳定性有了较明显的劣化。【结论】相较于冬令期,融化期发生地震时隧道结构的稳定性更差。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更应深入研究寒区隧道洞口段融化期的地震响应规律。

    2024年18期 v.51;No.889 5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3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某输变电工程深基坑降水止水措施及开挖变形研究

    王金伦;刘慧敏;樊晨光;

    【目的】为了降低某输变电工程地下水和软弱土体带来的施工风险,保证深基坑安全施工,通过分析其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井管降水和高压旋喷桩止水方案。【方法】构建基坑剖面网格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该深基坑开挖导致的变形。【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第一步放坡开挖后,最大水平位移为26.7 mm,最大坑底隆起为10 mm;第二步开挖后,基坑水平位移最大为24.6 mm,地连墙水平位移最大约为15 mm,最大地表沉降为6.5 mm,开挖变形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模拟结果表明,在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所设计的降水止水及开挖方案安全合理,对类似条件下的深基坑工程施工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2024年18期 v.51;No.889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砂岩地区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研究

    焦秋霞;

    【目的】探索和优化砂岩地质环境中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采用对比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手段,深入研究砂岩地层的特性。【结果】应用创新的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能更精确地评估砂岩地基的承压能力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结论】本研究对于提升砂岩地基处理的科学性及工程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有效应对更复杂的砂岩地基工程挑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的技术保障。

    2024年18期 v.51;No.889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化工与材料工程

  • 高含量Zn对Al-Mg-Si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

    陈玉祥;许雪红;邓运来;

    【目的】可热处理强化Al-Mg-Si合金由于高的比强度、良好的成形性、优异的耐腐蚀性和良好的焊接性能,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是车辆轻量化的首选材料之一。然而,高含量Zn对合金组织和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方法】采用室温拉伸和晶间腐蚀试验,结合SEM/EDS、EBSD和TEM表征,分析Zn元素对Al-Mg-Si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晶间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添加Zn合金的晶粒尺寸比不添加Zn合金的大。室温拉伸性能表明,添加Zn合金的强度明显高于不添加Zn合金,但添加Zn合金的断后伸长率降低。晶间腐蚀结果表明,添加Zn合金的最大晶间腐蚀深度大于不添加Zn合金。【结论】添加Zn元素有利于减少第二相颗粒的数量,减弱对晶界的钉扎作用,增大合金的晶粒尺寸。添加Zn元素增加细小β"相的数量密度,同时促进少量的η'相析出,提高合金的强度。添加质量分数为4%的Zn能够促进晶界析出相由β相向富Zn相转变,减小晶界析出相的间距,增大PFZ的宽度,降低合金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2024年18期 v.51;No.889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城市污泥腐殖酸和多糖回收及吸附性能研究

    郭超;史佳宁;丁璐瑶;李雨豪;成庆利;

    【目的】探究碱-低热预处理方式对城市污泥释放腐殖酸和多糖的影响,测定腐殖酸和多糖吸附性能。【方法】采用碱-低热法预处理剩余污泥,从上清液中提取腐殖酸和多糖等碳材料,并以甲基橙染料为例,探讨碳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结果表明:最佳碱-低热法预处理条件为pH=12、反应温度T=90℃、反应时间t=60 min。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方程更适合描述腐殖酸和多糖吸附甲基橙染料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吸附过程为放热反应,物理扩散与化学吸附并存且自发易于进行。【结论】该预处理方法碳材料释放效果好、易操作,回收的腐殖酸和多糖吸附性能较好,可以为实现污泥资源化提供技术支撑。

    2024年18期 v.51;No.889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董国平;

    【目的】深入分析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不同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提供借鉴经验。【方法】通过搜索相关文献并结合技术经验,对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综述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结果】金属材料热处理技术能够改善金属表面分子结构和内部结构,增强其耐磨、耐腐蚀、强度与硬度等性能。在加热、冷却工序中能够进一步优化金属材料制品的性能。【结论】金属材料应用较为广泛,其处理技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智能、环保、高效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2024年18期 v.51;No.889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K]
    [下载次数:6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 ]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

  • 采煤沉陷区坡向对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

    朱希望;夏自卿;

    【目的】地形因素(坡位和坡向)对土壤性质具有深刻的影响,但针对采煤沉陷形成的微地形条件,尤其是坡向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方法】以焦作九里山矿典型平原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以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沉陷区坡向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阳坡相比,采煤沉陷区阴坡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和钠吸附比均相对较高,而土壤pH相对较低;土壤含水量、pH、电导率和全磷含量在不同坡向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上述指标与坡向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坡向对土壤化学指标的影响效应要强于坡位,坡向与坡位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探明沉陷区土壤空间异质性的成因及土地的精准复垦提供参考。

    2024年18期 v.51;No.889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3DMine的矿体三维建模技术在某石墨矿勘查中的应用

    刘凯;

    【目的】常规的二维平面制图软件受制于技术特性无法满足三维地质建模需求,本研究以非洲坦桑尼亚境内某石墨矿勘查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地质工程师的专业解译为指导,基于3DMine软件进行矿体三维建模,验证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固体矿产资源勘查方面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先,依据原始地质资料建立勘查工程数据库。其次,采用剖面法、实体法等建模方法,构建矿体实体三维模型,系统介绍了三维环境下的地质建模全流程和关键环节。【结果】实现了可视化条件下将地质解译转化为对复杂矿体的精准模拟与表达。【结论】应用实践表明,3DMine软件操作简便、算法先进、模型可靠,能够直观、高效、精确地将地质认知与判断进行三维几何图形数字化模拟。在地质勘查项目中应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有助于充分挖掘勘查数据的利用价值,提升勘查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024年18期 v.51;No.889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驻马店灾害性大风特征及其影响系统分析

    徐凤英;

    【目的】提高驻马店本地灾害性大风预报准确率及预警的提前量。【方法】利用2015—2022年驻马店市国家站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驻马店灾害性大风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EC模式预报的误差偏差规律。【结果】驻马店灾害性大风呈现夏季多发且预报偏差较大的特征,占全年61%,以对流性大风为主。【结论】通过诊断分析夏半年灾害性大风天气的影响系统、中尺度特征,结合天气学原理的知识,归纳总结出预报偏差大的两个典型的灾害性大风天气概念模型,为大风预报提供参考。

    2024年18期 v.51;No.889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15—2022年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韩莹;崔琴;田晓静;陈晓燕;

    【目的】分析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时间变化特征,为兰州地区空气污染预报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逐小时数据,统计分析兰州市空气质量和空气质量等级日数的年际变化、月变化及日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2015—2022年兰州市AQI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优良天数呈增加趋势,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天数呈减少趋势;兰州空气质量以优、良和轻度污染为主。(2)兰州市1—12月AQI指数呈“冬春高夏低”特征,优良天数整体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轻度污染和中度污染天数呈倒“U”形,12月的污染天数为最多,次峰值则出现在3月。(3)兰州市逐小时AQI指数呈典型的双峰特征,白天峰值出现在9时至12时,夜间峰值出现在20时至23时。【结论】研究结论可为兰州地区空气污染预报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024年18期 v.51;No.88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

  • 反垄断视角下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治理困境与出路

    陈祎祎;

    【目的】音乐版权关系着市场竞争格局与发展状况。在后独家时代背景下,厘清独家授权模式与平台垄断的关联、取消该模式的后果以及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现实困境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方法】以反垄断为视角,从数字音乐平台垄断性成因入手,梳理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治理困境,从制度、业务、技术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结果】数字音乐版权市场仍存在因转授权不彻底形成变相垄断“、寡头垄断”的影响尚未消解、新型音乐侵权频发的治理困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规制,从而促进数字音乐版权市场的良性竞争。【结论】分别从制度策略、业务策略、技术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法律共同规制、多元化业务拓展、运用技术对抗侵权现象等治理措施。

    2024年18期 v.51;No.889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算法技术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注意义务的重构

    朱开颜;

    【目的】调整现有“避风港”规则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注意义务,以适应算法技术发展,平衡各方主体利益。【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法经济学研究等方法,对现有注意义务进行分析。【结果】算法技术影响了注意义务成立的三要件,现有注意义务规则已难以满足利益平衡原则。【结论】引入有限的事前过滤义务改变被动责任模式,能有效化解互联网版权侵权难题,平衡版权人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利益。在具体设置上,可依据综合指标,严格限制责任主体范围。评定标准可由营业额、注册用户、对数据的接触、控制水平等构成;建立分级过滤方式,采取完全过滤和流量限制两种过滤行为。

    2024年18期 v.51;No.889 11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建筑企业专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袁媛;

    【目的】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对专利的动态管理,为建筑企业开展专利运营和奖励申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分析专利价值评估的关键要素与指标,结合指标的可读性与独立性,开展国内大型建筑企业现有有效专利的三个价值维度的评价指标分析,提出建筑企业专利价值评价方法。【结果】依托分级评分结果将有效专利分为高价值、一般及低价值专利,并按具体指标的评价情况将高价值专利分为核心、重要、一般3个级别。【结论】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稳定技术成果、经营风险预警、支撑企业声誉、获取许可转让收入,还有助于企业淘汰落后技术、降低经费开支,有利于建筑企业更好地开展专利分级管理工作。

    2024年18期 v.51;No.889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球磨设备专利技术分析

    李洪庆;朱耀剑;

    【目的】通过对球磨设备领域专利技术的深入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面临的技术挑战和现有的解决方案,以及当前技术发展的趋势。【方法】通过对球磨设备领域的全球专利数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揭示专利申请趋势、地理分布情况、主要申请人以及技术创新的热点区域。【结果】国内外在球磨设备领域的主要申请人多为重工业企业,关键技术分支包括衬板改进和自动加球装置。在衬板技术的发展上,重点在于通过材料改良或结构设计来增强衬板的耐磨性和提升其带球效率;而自动加球装置的改进旨在解决卡球及堵球问题。【结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密切关注这些技术热点方向,有效避免重复研发并重视识别潜在的侵权风险。

    2024年18期 v.51;No.889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我国人工视网膜专利技术分析

    周丹;

    【目的】通过专利分析手段对人工视网膜技术的相关专利申请进行系统分析,以期能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技术创新。【方法】以人工视网膜专利技术为研究对象,从申请专利的技术方向、重点申请人等角度,分析该领域的专利申请和布局方向。【结果】人工视网膜技术在视网膜上植入技术、衬底材料和刺激电极的研究、图像和数据传输方面均有较多的技术研究。【结论】相关企业应关注新的技术发展,加大创新研究,推动产业技术升级。

    2024年18期 v.51;No.889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科技管理

  • 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对策分析

    石涛;

    【目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的关键举措,需要找出全省不同区域的发展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方法】基于2012—2021年河南省12个省辖市样本,运用熵值法分析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河南省新质生产力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其中,产业生产力、数字生产力保持稳定上升态势,绿色生产力稳中向好,科技生产力稳中有降。分地区看,豫中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最高,其他地区新质生产力水平相对偏低;产业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成为河南省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的重要驱动力,科技生产力成为重要约束因素。【结论】需要因地制宜地缩小不同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差距,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2024年18期 v.51;No.889 13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3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天津市科技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红玉;杨东祥;钟声;韩瑜;

    【目的】全面评估天津市科技融资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问题,明确可能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支持性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实地考察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考察天津市两家主要科技担保公司的经营状况,对政策支持情况、业务模式、典型案例等进行分析。【结果】近三年来,在国家和天津市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天津科技担保行业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但当前天津市科技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盈利能力较弱、政策激励作用发挥不足、内部风险研判和防控机制亟待健全等问题,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担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限制了其后续服务能级的提升。【结论】建议从加大财政资金补贴支持、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机制、推广成功模式复制等方面入手,有效解决科技担保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实现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18期 v.51;No.889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 河南省技术交易分析与研究

    魏婧怡;高磊;王华雨;何晓敏;

    【目的】分析河南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和技术市场交易规模两方面的具体数据,深入了解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现状。【方法】以近几年河南省技术交易数据为对象,采用SPSS26.0的描述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及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河南省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情况。【结果】河南省技术交易市场具有技术交易规模不断扩大、高新技术领域交易活跃、企业主体地位日渐显著等特点;专业技术人才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因素之一。【结论】提高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推动技术转移数字化建设,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18期 v.51;No.889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5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政府网站安全现状分析和技术防护策略研究

    薛蕾;

    【目的】深入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网站安全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方法】从政府网站安全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入手,指出政府网站安全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分析我国政府网站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风险。【结果】揭示了政府网站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在风险,包括技术薄弱、管理不规范等,并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建议。【结论】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安全管理和技术防护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队伍建设。

    2024年18期 v.51;No.889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河南省技术交易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贺跃通;文雯;李晓朵;

    【目的】针对河南省技术交易存在的问题,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科技创新能力、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提出建议,为河南省推进技术交易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2023年河南省技术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全国、中部六省、河南省各省辖市技术交易数据,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结果】河南省应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而推动技术交易的发展。【结论】技术交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也直接影响着技术交易的市场活力和效率。只有推动科技成果的有力转化,才能实现技术交易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18期 v.51;No.889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科技资讯

    <正>“既强且柔”的奇异金属研制成功科技日报2024年9月9日报道,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据介绍,本次研究成功研发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奇异金属,它既能像超高强度钢一样“强”,又能像高分子材料一样“柔顺”。研究成果9月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2024年18期 v.51;No.88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85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河南科技》征稿启事

    <正>一、杂志介绍《河南科技》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主办、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出版的公开出版物,面向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前沿,以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发布最新技术创新成果与创新实践报告。读者对象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机关等机构中的科研人员。期刊收录于知网、万方、维普、日本JST等主流数据库,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

    2024年18期 v.51;No.889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