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信息工程

  •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重载列车轨迹跟踪研究

    张波;李荣喆;马睿杰;

    【目的】为提升重载列车的安全性、平稳性、节能性,减小车钩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重载列车轨迹跟踪方法。【方法】首先,建立考虑车辆间车钩力的重载列车多质点动力学模型;其次,将列车纵向冲动、运行能耗、速度跟踪误差转化为符合模型预测控制框架的问题;最后,设计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速度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以目标速度曲线为输入,列车控制力为输出。【结果】提出了以提高参考速度曲线跟踪精度、减小车钩力冲动和降低列车运行能耗为目标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结论】基于实际车辆和线路数据开展了不同预测步长和不同权重系数对控制性能影响的仿真分析。通过仿真试验,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该算法能够提高列车速度跟踪精度、减小车钩力冲动和降低列车运行能耗。

    2024年14期 v.51;No.885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光伏发电用华式箱式变电站不同布置方案对比分析

    陈静雅;梅彦豪;宋俊丽;梁建有;

    【目的】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的市场前景广阔。光伏发电用的升压华式箱式变电站,根据油浸式变压器高低压端子位置的不同,设计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布置方案,分别为品字形布置和L形布置。不同厂家设计的布置方案不同,为了确定最优的布置方案,有必要对这两种布置方案进行分析。【方法】针对华式箱式变电站的两种布置方式,使用Creo4.0软件1:1详细绘制出两种方案的三维模型,分别从布置方案、重量成本、铜排成本、外形成本、起吊方式、运输方案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维度的对比分析,确定新能源光伏华式箱式变电站品字形布置在外形成本、起吊方式和运输方案等方面有优势,L形在铜排成本方面有优势。【结论】综合来讲,采用品字形布置方案可以有效地降低光伏华式箱式变电站的成本。

    2024年14期 v.51;No.885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AutoCAD.NET的地籍数据库宗地要素重叠检查算法研究

    张俊鹏;蒋硕颜;

    【目的】为解决地籍数据建库过程中出现宗地要素重叠的问题,提高地籍空间数据的质量,保证数据的拓扑空间一致性,设计出一种提取重叠宗地要素的自动化检查工具。【方法】根据空间拓扑关系九交模型对要素间的重叠类型进行识别,在AutoCAD平台上借助AutoCAD.NET的布尔运算机制实现要素重叠的自动提取。【结果】自动化检查工具实现了地籍空间数据中各宗地要素之间的重叠检查,可直接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定位重叠多变形的DWG文件。【结论】基于AutoCAD.NET开发的自动化检查工具能够准确地检查出存在重叠的多边形,避免了人工检查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的缺点,提高了地籍空间数据的质量和成图效率。

    2024年14期 v.51;No.885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电网企业敏感数据保护研究

    乔勇;邱辛泰;程熹;

    【目的】随着时代发展,数据总量爆炸性增长,数据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针对电网企业数据安全治理问题,重点考量企业面临的数据泄露风险,旨在平衡数据价值与安全的前提下,为电网企业敏感数据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手段。【方法】首先,调研分析电网企业当前数据安全治理与数据业务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特点,提出运用数据脱敏技术实现敏感数据治理的方案;其次,构建企业数据脱敏系统总体BS架构和关键业务环节脱敏流程;最后,结合完整的系统数据脱敏应用实例,阐述不同业务数据的脱敏处理。【结果】基于BS的管理模式,构建了电力大数据环境下总体逻辑架构。通过建设数据存储层、数据服务引擎、业务引擎层、流程管理层、逻辑界面层和物理界面层六个功能层,以及电力数据脱敏流程,可以有效保障电力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结论】该电力企业数据脱敏系统与应用流程的构建,契合电网企业业务与数据安全治理的需求,能够有效识别和规范治理企业内部不同业务系统中的敏感数据,为企业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也为类似特点的行业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14期 v.51;No.885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 基于OpenCV技术的智能盲杖设计与实现

    李政轩;李杰;翁一帆;李永胜;宋长坤;

    【目的】以提升视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基于OpenCV技术开发一种创新的视障人士辅助装置——智能盲杖。【方法】通过摄像头实时采集环境图像,借助OpenCV技术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并且融合了语音提示和导航功能,帮助视障人士更加准确地定位和导航。【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成功辅助视障人士感知周围环境,并提供准确而及时的视觉信息。使用该装置后,视障人士展现出更高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结论】基于OpenCV技术的视障人士辅助装置是一种创新、实用的设计,显著提高了视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和日常行动能力。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优化硬件设计,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以及扩展语音提示和导航功能,以适应更多日常场景,从而为视障人士群体带来更广泛、更深远的益处。该设计对提升社会包容性和促进科技助力残障人士生活品质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2024年14期 v.51;No.885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4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一种轻量化的气象要素监测预警平台设计与实现

    牛一鸣;

    【目的】区域自动气象站作为综合气象观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在不断增加。由于观测数据种类多、采集更新频率高,再加上极端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的网页报警、短信报警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自动化的手段实时监测数据变化并进行有效预警。【方法】气象要素监测预警平台采用B/S架构,使用Django框架搭建Web服务,后台服务端采用Python语言编写。前端网页可供用户对实况气象观测数据进行报警条件设置,设置完成后即可关闭。后台服务端会定时循环读取最新观测数据并与报警条件进行比对,当达到触发条件时,由后台服务器调用阿里云语音服务自动向用户发起电话呼叫并播报实况观测数据详情。【结果】通过该平台,用户可根据当前天气的发展情况,快速灵活地定制阈值报警策略,在实况观测要素达到报警阈值时,以电话呼叫的方式对用户进行强提醒,实现了自动化、轻量化、可定制的数据监控功能。【结论】在实际业务运行中,该平台的应用在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监测预警、地方气象服务等气象防灾减灾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14期 v.51;No.885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9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非天然地震信息专报自动产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蔡杏辉;林苗禄;陈惠芳;

    【目的】为提高非天然地震信息专报产出效率、简化流程,构建了地震事件多元自动识别模型。【方法】基于支持向量机OvO方法研发事件类型多元自动识别模块,并采用可视化编程开发非天然地震信息专报自动产出系统。【结果】该系统的应用提高了非天然地震监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实现非天然地震信息可视化显示及专报快速、准确的自动化产出。【结论】非天然地震信息专报自动产出系统能快速识别事件类型、产出信息专报,为影响非天然地震的快速应急响应提供技术支撑,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2024年14期 v.51;No.885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7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市场监测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与实现

    刘卫东;

    【目的】传统市场监管模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平台经济发展的需求,为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构建市场监测综合服务平台。【方法】以竞数中心市场监测平台为基础,通过数据报送、数据对接、数据聚合、数据爬取等多种方式技术体系和数据资源,建设市场监测综合服务平台。【结果】成功构建了市场监测综合服务平台,可有效整合各类市场数据资源,提升监管水平和服务效能,降低市场主体的办事成本,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市场监测综合服务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2024年14期 v.51;No.885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机械与动力工程

  • 双螺杆压缩机转子设计与优化的系统性探索

    姜文雍;

    【目的】本文旨在总结双螺杆压缩机转子设计与优化、间隙调控及结构强度分析的最新进展,为提升压缩机性能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方法】采用NURBS曲线与三次B样条曲线优化转子型线,引入自由曲线理论与控制点优化,以减少泄漏、提高密封性能和压缩效率。通过像素法布置间隙、应用可磨耗涂层技术及流热固耦合分析,优化转子间隙,增强压缩机性能。通过分析气体力、热应力、材料性能、转速与温度对转子强度与变形的影响,提出合理材料选择、压力/转速组合和间隙设计策略。【结果】该优化设计显著提升了转子的密封性能与压缩效率,间隙调控技术有效减少了泄漏,结构强度分析明确了材料选择与设计参数对转子性能的关键作用。【结论】研究成果为双螺杆压缩机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对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和设计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4期 v.51;No.885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多功能智能联合式大葱收获机设计

    何晨旭;苏光富;张文杰;沈悦;陈佳春;林志伟;林权;

    【目的】传统大葱收获方式是人工挖掘,劳动量大且效率低,收获质量不能保证,难以满足大葱收获需求,市场迫切需要可代替人力劳动、适合大规模自动化收获的大葱收获机。结合国内大葱种植的农艺要求和种植模式,本研究提出研发设计了一款多功能智能化联合式大葱收获机。【方法】该收获机主要由拨土松土机构、导向结构、合页单向防倒结构、切平捋顺机构、柔性夹持机构、定量翻转机构、滚土机构、抖土收集装置等组成,并通过遥控器控制机器运行,实现收获智能化一体化。【结果】通过实践检验证明,该收获机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强,大葱损伤率低,收集效率高等优点。【结论】该收获机可以提高大葱的收获质量和收获效率,显著降低大葱收获人工成本,促进大葱收获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2024年14期 v.51;No.885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6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导叶对无轴泵喷推进性能及叶片空化效应的影响

    岳跃康;

    【目的】由于无轴泵喷推进器在高转速下叶片会产生空化效应,为减少空化效应,需要对导流叶的安装方式及旋向进行研究。【方法】通过CFD软件对不同导流叶安装方案进行数值计算,获得无轴泵喷推进器整体的推力与叶片空化情况,找到合适的安装结构。【结果】在无导流叶的方案中,其推进性能更好,但叶片上的空化面积也是最大的;在有导流叶的方案中,后置与旋转叶片旋向相同的导流叶方案推进效果最好,相对无导流叶方案空化面积减小14.7%。【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导流叶的安装方式及减小空化效应提供参考。

    2024年14期 v.51;No.885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交通与土木工程

  • 移动荷载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地基—黏弹性路面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

    张春丽;孙卓君;李杰;程庆;

    【目的】沥青路面结构在重载车辆的作用下易产生路面典型损害,通过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常温状态下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在实际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方法】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道路结构简化为面层-基层-路基3层结构,沥青面层黏弹性采用Burgers模型描述,路基土体通过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介质模拟,路面车辆荷载采用移动简谐荷载进行模拟。【结果】路基土体正交各向异性,荷载移动速度、振动频率对道路表面竖向位移及竖向正应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考虑土体正交各向异性能更准确地描述路基路面的动力响应特性,荷载振动频率、荷载移动速度会对路面竖向位移和竖向正应力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2024年14期 v.51;No.885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结构性对红黏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研究

    李久鹏;张亚彬;

    【目的】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红黏土的重要概念,从结构性出发分析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对实际工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离心机对初始状态相同的原状和重塑红黏土进行宏观土—水特征曲线试验,获得原状和重塑红黏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并通过电镜扫描试验,观察原状和重塑红黏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分析结构性对红黏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原状和重塑红黏土的基质吸力随着体积含水率的减小而增加,体积含水率相同的情况下,原状土的基质吸力较大;原状土的原生结构没有破坏,骨架稳定,孔隙较小,重塑土骨架遭到破坏,孔隙较大且分布均匀,因此原状土失水速率较慢,持水能力较强,进气值较大。【结论】研究结果揭示了结构性影响红黏土土—水特征曲线的内在机理,可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2024年14期 v.51;No.885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Tekla Structures的三维仿真技术应用研究

    刘俊杰;

    【目的】针对复杂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需要对三维仿真技术的工程应用进行研究。【方法】以郑州市某装配式钢结构工程为例,利用Tekla Structures内置的三维碰撞分析模块,对碰撞问题进行优化,并进行精细化三维仿真模拟,对屋面工程的第一榀~第四榀主桁架、次桁架的施工全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结果】发现一处钢梁加劲肋与水平支撑的碰撞问题,并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三维仿真模拟,确定了合理的屋面桁架施工方案,保证了施工质量,明显加快了工程进度。【结论】三维仿真技术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三维碰撞分析、三维仿真模拟,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进度,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的三维仿真技术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14期 v.51;No.885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化工与材料工程

  • 醋酸洗必泰/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抗菌性能研究

    张劲林;刘惠娣;

    【目的】研究醋酸洗必泰/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抗菌性能。【方法】采用Brodie法所制备得到氧化石墨烯,使用插层改性的方法合成醋酸洗必泰/氧化石墨烯复合物。运用XRD和FTIR表征复合物的结构,同时借助体外抗菌试验评价复合物的抗菌性能。【结果】与氧化石墨烯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相比,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分别提高了约11.5倍和7.7倍。【结论】醋酸洗必泰的引入可大幅度提高氧化石墨烯的抗菌活性。

    2024年14期 v.51;No.885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

    郑憬文;朱仲梁;徐卫兵;周慧;

    【目的】深入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提出基于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理论的改进策略,构建更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方法】梳理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政策及研究现状,基于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理论提出改进策略,并通过实践评估验证其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高校实验室在教育和科研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其安全管理仍面临着制度不完善、责任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结论】高校实验室应从安全管理目标设定、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安全教育培训与文化建设、安全设施与技术保障等方面,构建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管理和风险评估。

    2024年14期 v.51;No.885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高温深井钻完井液体系的研究进展

    张兵;

    【目的】勘探开发的深入、井深的增加常常伴随着一定的钻井事故的发生,针对高温深井的不同工况选择适用的钻完井液体系,可以更好地实现安全钻井,提高产量。【方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目前面临的难题及其研究进展,综述高温深井钻井过程所使用的钻完井液体系类型。【结果】现场钻遇高温深井时,容易出现机械转速低、钻井周期长等情况,可以根据不同地质因素或井下环境,优选出能够提高井壁稳定性,使钻速达到一定要求且满足储层保护的钻完井液体系,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和质量。【结论】钻完井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高温深井钻完井液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4期 v.51;No.885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

  • 基于SPOT4和Landsat5 TM的不同影像融合方法质量对比研究

    肖远平;唐育林;曾小威;

    【目的】探究不同影像融合方法对SPOT4全色影像和Landsat5 TM多光谱影像融合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13种不同的影像融合算法开展融合试验,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式,对融合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融合影像的信息熵相比原影像有所增强,RGB三通道的熵值分布更为均匀,主要集中在50~200之间。此外,不同地物类型对融合方法的效果产生了显著影响。对于水体和植被,Brovey、HSV、IHS和EF方法展现出了良好的光谱保真性和细节增强能力,因此更适用于目视解译。NND法在这些区域出现了轻微的光谱失真现象,导致其分类精度偏低。【结论】针对不同传感器的影像选择适当的融合方法,对于提高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4期 v.51;No.885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顾及尺度效应的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异质性分析

    殷玉忠;刘瑞;

    【目的】分析不同尺度的影响因素对安徽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普通最小二乘(Ordinary Least Square,OLS)、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ulti-scale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MGWR)并结合气候、地形、人文经济等影响因素,对安徽省传统村落分布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的尺度效应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OLS、GWR和MGWR的R2分别为0.28、0.75和0.93,RAdjust2值分别为0.28、0.67和0.87。相较于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的R2值分别高出0.47、0.18,RAdjust2值分别高出0.39、0.20,MGWR的拟合效果最优、对变量的解释能力最强;(2)MGWR结果显示,影响因素中气温、人口密度、GDP的带宽值最小、空间异质性最大、尺度效应显著,对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有较强影响。【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传统村落的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2024年14期 v.51;No.885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宁夏2018年8月20—21日区域性暴雨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因子分析

    杨苑;陈星宜;张泽瑾;高山;

    【目的】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和NCEP/NCAR 1°×1°的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8月20—21日宁夏区域性暴雨产生的环流背景和物理量因子进行分析,为当地暴雨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环流分析和物理量诊断方法,对此次暴雨产生的环流背景、影响因子、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物理量因子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是在欧亚“两槽两脊”形势背景下,配合中低层低涡、切变线产生的。700 hPa水汽输送是主要水汽条件。700 hPa以下,36°~39°N为强辐合区,强辐合区上空对应辐散区,且辐合中心略向北倾斜,有利于上下抽吸,增强上升运动。水平方向上辐合区、辐散区成对紧邻出现,有利于增强水平辐合辐散,以及上升运动的维持。西北-东南向高能舌的持续存在,为强对流天气提供了充足不稳定能量。【结论】有利的环流背景,700 hPa充足的水汽,配合一定的动力、热力条件造成了此次暴雨天气的生成、发展。

    2024年14期 v.51;No.885 99-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深圳市某工程边坡详细勘察及稳定性分析

    刘健;王怡蓉;田垚;

    【目的】边坡勘察设计对边坡工程至关重要,需要对其加以研究。【方法】通过对深圳市某工程边坡场地进行详细勘察,得到该边坡工程的边坡岩土特性及地质特征。依据勘察结果,进行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得到科学合理的边坡治理方案。【结果】结果表明:场地内潜在地质灾害隐患为崩塌、滑坡,建议进行综合地质灾害治理,以消除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为主,同时对该边坡进行综合治理。根据场地地质条件与周围环境及边坡形态,可采用坡脚设置护脚挡墙;在边坡进行施工开挖前,应对边坡的临时建筑物和可能危及边坡稳定的较大滚石进行清除处理;在边坡加固治理期间,应进行水平、竖向位移监测,进行信息化施工和长期安全监测。【结论】研究结论可为识别边坡建筑安全的隐患体提供参考。

    2024年14期 v.51;No.885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

  • 我国古代是否存在商标制度

    许辉猛;张伟欣;

    【目的】我国古代是否存在商标制度是我国商标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商标法的起源,也关系到对我国古代商业标识现象的解读。【方法】将上述问题区分为我国古代是否存在现代意义的商标使用实践和商标保护实践,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我国古代商业标识现象。【结果】唐宋时期古典市坊制的瓦解、行滥商品规则的演变孕育了古代的商标实践活动。经营者对商业标识的自我保护实践凸显其深刻的商标意识,官府提供的个案保护符合现代商标法的基本精神。【结论】物勒工名不是我国古代商标制度萌芽的标志。官府重刑轻民的法律政策与行会功能异化叠加导致我国古代无法产生系统的商标法规则。不过,存在于商人阶层的商标意识使人们能够迅速接受近代从域外引进的现代商标法制度。

    2024年14期 v.51;No.885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河南省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政策演进:2012—2023年

    石静娜;

    【目的】梳理河南省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政策的演进,分析其特点与趋势,以指导地方政府政策制定。【方法】采用词频分析与文本挖掘方法,梳理政策从萌芽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过渡阶段到规范发展阶段的特点及重点演变。【结果】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知识产权政策数量不断攀升,政策主题逐渐从积极建立知识产权监管体系向指导实践转变。【结论】政府部门较好地把握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定位,并且能够根据相关参与者的反馈适时调整政策重点,从而有效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过,当前政策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2024年14期 v.51;No.885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研究——以井冈山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

    蒋祥春;

    【目的】探索新时代地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以期对相关领域工作提供一些借鉴。【方法】以井冈山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为例,通过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实施情况,从内容概要、区域分布、服务模式、定位分析4个维度,明晰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建设的关键所在。【结果】提出夯实基础,持续发力;提前谋划,强化队伍;依托学科,转型拓展;合作共享,协调发展等加强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建议。【结论】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薄弱的中西部地方高校,应该走一条兼顾高校科研、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之路:梳理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突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高校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目标,发挥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知识产权全链条中的作用和效能。

    2024年14期 v.51;No.885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质谱仪质量分析器的专利技术分析

    陈刚;苏治平;丁萍;

    【目的】重点分析质谱仪质量分析器的技术,对其技术发展脉络和研发路线进行剖析,以期为专利审查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专利分析,对质谱仪的质量分析器技术进行梳理,并对不同类型的质量分析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从2012年起,我国针对质谱仪质量分析器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四极杆质量分析器、磁性质量分析器、离子阱质量分析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量分析器等方面,并在专利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结论】我国在质谱仪质量分析器领域研究逐渐成熟,有助于我国物质分析和检测领域的发展。

    2024年14期 v.51;No.885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科技管理

  • “四链融合”视角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实践——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为例

    方逊;黄斐凡;

    【目的】探讨“四链融合”背景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独特地位、深刻内涵和创新经验,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方法】在总结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为例,探讨“四链融合”背景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所采取的创新措施,并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智慧绿洲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的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构建了科技研发、产业转化、人才培养、决策咨询四大平台,走出了一条“四链融合”背景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成长的创新路径。【结论】智慧绿洲的成功实践说明,“四链融合”背景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应紧跟时代步伐,加速技术、知识、人才、资金等要素的集聚与互动,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14期 v.51;No.885 13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推进河南“元宇宙+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于海燕;班亚光;张梦帆;张克瑶;

    【目的】把握元宇宙发展浪潮,发展“元宇宙+文旅”产业,对于河南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的当下实现换道超车意义重大。【方法】以河南发展“元宇宙+文旅”产业路径分析为主题,采取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详细分析河南“元宇宙+文旅”产业发展的问题。【结果】以先进区域的经验为依托,通过分析河南“元宇宙+文旅”现状,构建推进河南“元宇宙+文旅”高质量发展路径,涉及夯实“元宇宙+文旅”发展基础、汇聚“元宇宙+文旅”人才资源、强化“元宇宙+文旅”技术创新、推进“元宇宙+文旅”场景创设、构建“元宇宙+文旅”产业生态等5个方面。【结论】推进河南“元宇宙+文旅”高质量发展,可打造“1+1”的发展体系。首先,构建一套河南“元宇宙+文旅”治理结构,包括基于规则的自组织、基于法律的严监管、基于社群的微治理、基于技术的强赋能、基于文化的强复兴等方面。其次,构建一个融合“人才+技术+场景+生态”于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径,促进河南“元宇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4期 v.51;No.885 136-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4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省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实践与优化探索

    李鹏强;张亚军;

    【目的】在深入剖析科技创新生态对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推动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全面审视河南省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的实践成效与存在问题,为河南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方法】通过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对河南省科技创新生态建设进行全面梳理。【结果】河南省虽然在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稳步提升,但是,仍存在诸如科技创新人才匮乏、创新平台资源整合效率不高、科创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结论】提出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强化科创金融支持体系以及充分释放创新政策效能等优化建议,为提升河南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024年14期 v.51;No.885 14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2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新型智库建设背景下地方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秦冬晓;

    【目的】为适应我国新型高端智库发展需要,提高地方智库建设质量,对当前我国地方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重构地方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新范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法】以河南省为例,对河南省50家新型智库信息资源建设情况进行网络调研,分析河南省地方智库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果】河南省新型智库信息资源建设存在信息资源制度建设不健全、信息人才队伍结构单一、信息资源建设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合作共建意识不足等问题。【结论】针对河南省地方智库信息资源发展情况,提出从完善政策环境、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智库联盟等方面加快地方智库信息资源建设,以期为我国新型高端智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2024年14期 v.51;No.885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河南省科技合作瓶颈分析与发展建议

    朱蕾蕾;焦建华;

    【目的】“十四五”时期以来,河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提高河南省科技合作水平、增强省域创新能力值得进一步探讨。【方法】搜集整理河南省科技合作相关资料,对河南省科技合作的现状、瓶颈及发展建议进行探究。【结果】河南省在科技合作主体、内容与形式以及创新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存在开放创新投入不够、开放创新人才不足、开放创新机制不畅和开放创新主体不活等瓶颈。【结论】从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人才队伍建设、科技合作体制机制以及结合省内优势等方面提出相应建议,为新形势下提高河南省科技合作交流实践水平、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2024年14期 v.51;No.885 154-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科技资讯

    <正>我国科研团队首创程序化交流电合成新技术科技日报2024年7月15日报道,从武汉大学获悉,该校高等研究院、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雷爱文教授团队首创程序化交流电合成新技术应用于铜催化碳氢键转化反应,解决了电合成条件下过渡金属催化剂容易在阴极析出失活而必须使用分离池的科学难题。7月11日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科学》杂志。

    2024年14期 v.51;No.885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