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多传感器融合的保护压板投退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杨浩;孙鑫;陈晨;

    【目的】随着电力系统规模持续扩大及复杂性日益增加,超高压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变电站日常维护与检修工作中,保护压板投退操作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的关键环节。然而,传统的保护压板投退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效率欠佳、人为错误风险较高等。为解决以上问题,实现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设计出多传感器融合的保护压板投退智能监测系统。【方法】该系统通过巧妙组合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及微动开关传感器,充分发挥各传感器的优势,并构建基于多数据融合的模糊逻辑推理法的算法模型。【结果】该系统的应用,使保护压板投退监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高50%以上。【结论】该系统的设计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强有力保障。

    2025年02期 v.52;No.897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直挂储能系统的多级保护配置设计

    陶佳;谢云飞;葛彬欣;张科乾;徐偲喆;

    【目的】储能系统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其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为提高直挂储能系统运行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直挂储能系统进行多级保护配置设计。【方法】基于直挂储能系统结构,结合器件、部件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及逻辑关系,对直挂储能系统进行多级保护配置设计。【结果】该直挂储能系统的多级保护配置包括器件级保护、阀组级保护、系统级保护,同时考虑了绝缘栅双极晶体管的耐受能力。【结论】该设计配置具有层次分明、配置合理的保护体系,保证直挂储能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运行。

    2025年02期 v.52;No.89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车载氢安全检测系统设计

    张城兴;杨千仪;

    【目的】为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存在的安全问题,保证燃料电池汽车能长周期运行安全。基于氢的特性及全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全生命周期车载氢安全策略,并进行车载氢安全检测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法】首先,利用集成化的ESP-12F Wi-Fi模组设计来制作设备端,用于数据的在线采集。其次,基于百度智能云平台构建物接入(IoT Hub)、时序数据库(TSDB)和物可视(IOTV)等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数据的云端互联。【结果】通过模拟测试,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对环境温湿度、氢气泄漏量等安全指标数据的在线采集、存储、展示和超值报警等功能,还将设备端采集到的数据以时间序列存储至云端数据库。【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为全生命周期内燃料电池汽车用氢状态分析提供数据支持,是解决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安全问题的一种新技术方案。

    2025年02期 v.52;No.897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

  • 基于GICP算法的多深度相机点云配准方法研究

    徐大帅;杨宽;张峻铭;黄璐;

    【目的】针对深度相机视角有限,难以捕捉复杂场景内的所有细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ICP算法实现两台深度相机点云配准方法。【方法】首先,制作一个立方体标定物,并用两台深度相机进行验证实验。其次,通过深度相机采集并融合不同视角下物体模型的点云数据,用VoxelGrid滤波器对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使用GICP算法对点云计算最优变换进行配准,实现点云融合。【结果】采集原始点云数据后,计算并比较基于GICP算法、ICP算法的处理结果,从而验证基于GICP算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ICP算法,GICP算法的运行时间减少,且精度提高18.7%。【结论】基于GICP算法能提升多深度相机的点云融合效果,适合在较大范围的真实场景中应用。

    2025年02期 v.52;No.897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2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LLM和CV的AI个人健身教练系统设计与实现

    刘卓鑫;冯月春;

    【目的】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设计出一种基于LLM大语言模型和计算机视觉(CV)的AI个人健身教练系统。【方法】采用PP-TinyPose进行关键点匹配,并使用微调后的InternLM2大语言模型,使系统能通过摄像头捕捉用户运动姿态并进行分析,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准确识别运动姿态,并提供实时反馈和建议,显著提高健身效果。【结论】基于PP-TinyPose和微调后的InternLM2模型的AI健身教练系统能为用户提供有效的个性化健身指导,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年02期 v.52;No.89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5G通信的油气田实施井口平台管理系统设计

    陆明;张峰;孟庆雷;

    【目的】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对油气田远程监控和管理进行优化,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5G通信技术的油气田井口平台管理系统,探索其在提高操作效率和确保作业安全中的应用潜力。【方法】首先,采用系统工程理论和通信工程技术,基于5G的高速、大容量和低延时特点,设计井口平台管理系统。其次,结合模块化设计理念,集成先进的数据融合技术,并利用实时数据传输技术研究系统架构设计、数据集成处理、远程操作控制机制及安全应急响应策略。最后,通过模拟环境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验证其各项功能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的控制精度普遍较高(均超过99.75%)。该管理系统能有效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精确控制,显著提高井口平台的操作效率和安全性。该系统的实施有效减少操作延时,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增强远程监控和紧急响应的能力。【结论】基于5G通信的油气田井口平台管理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提升管理效率,还能加强安全控制。

    2025年02期 v.52;No.89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大型公共建筑火灾自动报警方法

    李青;

    【目的】在大型公共建筑火灾自动报警场景中,现行报警方法所采集的信息存在滞后性且错误数据较多,导致误警率较高,无法到达预期效果。为此,提出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大型公共建筑火灾自动报警方法。【方法】首先,利用无线传感器自动感知建筑火灾温度信号与烟雾信号,并通过LoRa技术对火灾信号进行传输。其次,分析火灾数据置信度,从原始数据中提取到有效数据,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算法对火灾信号融合处理,确定火灾风险系数,对识别出的火灾进行自动报警。【结果】实验证明,该方法对大型公共建筑火灾的误警率不超过1%,报警精度较高。【结论】该方法能提高大型公共建筑火灾报警的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有助于更好预防和遏制建筑火灾,保护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

    2025年02期 v.52;No.89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三码合一”电子延期技术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火箭弹上的应用

    周建中;胡磊;曹烤;邵文政;刘丹玲;

    【目的】为保证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需要对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火箭(简称“人影火箭”)弹药安全产品从生产到使用整个过程中的所有信息进行跟踪查询。当前主流产品质量安全系统控制方式高度集中化、数据易被篡改,未能达到预期的产品质量监督效果。为保障人影火箭作业安全、有效监管产品质量,构建了“三码合一”安全管理平台。【方法】基于加密管理器、电子延期芯片、安全锁定器和密码管理平台,设计一个覆盖国家、省、市、县、作业点、厂家的六级人影火箭作业安全管理平台。只有当芯片码、人影火箭码和发射密码三码相互匹配且采用指令点火时,人影火箭才能正常发射。【结果】“三码合一”安全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提高信息采集的广度与深度,从而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方位监督与验证。【结论】“三码合一”安全管理平台为人影安全风险预警预测、安全防控和动态监督提供数据服务,为全国人影工作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信息化保障。

    2025年02期 v.52;No.897 3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机械与动力工程

  • 压电陶瓷驱动器迟滞非线性的改进型Bouc-Wen模型建模及试验验证

    陈星宇;许有熊;

    【目的】由于压电陶瓷驱动器的迟滞特性,有必要进行迟滞建模,以提高控制精度。【方法】针对压电陶瓷驱动器输入电压与输出位移的动态迟滞特性,结合非对称静态Bouc-Wen迟滞模型,建立了压电陶瓷驱动器动态迟滞模型,并在输出端加入电压的多项式。【结果】根据试验测得压电陶瓷驱动器输入、输出数据,采用粒子群算法辨识得到驱动器的参数化模型,并通过与经典的Bouc-Wen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结论】试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Bouc-Wen模型相比,在输出端加入电压的多项式,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有所下降,证明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2025年02期 v.52;No.897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混合动力汽车电控模块的水冷散热优化设计

    汪洋;周云艳;闫志豪;侯计营;李子恒;

    【目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控模块的水冷散热设计是确保电控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为提升电控模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开展水冷散热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影响模块水冷散热性能的因素,包括散热器入口流量、进出口位置及散热器流道结构。【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增加入水口流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模块温度,但效果随着流速增加而递减。同时,出入水口的合理布局对提高散热效率至关重要,错位型仿翅柱流道设计相较于传统直柱型流道,在散热效果和温度分布均匀性方面有显著提升。【结论】错位型仿翅柱流道设计能有效改善电控模块的散热性能,有助于模块维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对混合动力汽车电控模块的散热设计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2025年02期 v.52;No.89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起重机主梁疲劳分析与结构强化技术

    乾红伦;付建阳;郭利娟;牛鹏飞;

    【目的】对某型号起重机主梁进行疲劳分析,评估其疲劳寿命,并探索有效的结构强化技术,以提高主梁的疲劳性能和使用寿命。【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对主梁进行分析;其次,应用S-N曲线和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建立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再次,通过加劲肋优化设计、焊接工艺改进和材料选择等方法实施结构强化;最后,使用一级二阶矩法和蒙特卡罗模拟进行结构可靠性验证。【结果】研究发现主梁下翼缘与腹板连接处存在疲劳裂纹隐患。通过结构强化,该处应力从255 MPa降至175 MPa;主梁整体疲劳寿命从20.5 a延长到29.1 a,15 a设计寿命的可靠度从0.92提升至0.987 5。【结论】采用Q355B钢并结合优化设计和改进工艺,可显著提高起重机主梁的疲劳性能和可靠性。建立的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为类似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多场耦合疲劳分析和全寿命周期监测与评估。

    2025年02期 v.52;No.897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交通与土木工程

  • 基于Anylogic的地铁站厅客流组织优化研究——以西安地铁小寨站为例

    张思瑶;杜晨阳;薛智蒙;黄沙沙;王兴仁;

    【目的】为提高地铁站厅客流组织效率,以西安地铁小寨站为典型案例,运用仿真方法,旨在改善高峰时段的客流拥堵状况,为地铁站的设计与运营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支持。【方法】采用Anylogic仿真软件,构建精准的小寨站客流动态模型,详细模拟高峰时段内的客流分布及流动模式。通过精细化调整客流引导设施布局,深入分析并比较不同优化方案对客流疏导效果的影响。【结果】基于仿真试验数据,系统性地评估了各优化方案下的客流分布特征及拥堵状况改善程度。通过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核心在于灵活调整闸机数量以适应不同时段的客流需求,并优化出入口设置以促进客流的有序流动。【结论】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地铁站厅客流组织优化能够显著降低拥堵程度,有效提升乘客通行效率与整体运营水平。所得结论及优化策略对同类型地铁车站的设计规划与运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2025年02期 v.52;No.897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6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绿色低碳复合胶凝材料改良路基粉土试验研究

    徐兴博;张晓果;董利鹏;高度;谢海洋;

    【目的】为了提高工业固废的利用率,利用工业固废处理路基填料。【方法】采用电石渣、钢渣、磷石膏、铝尾矿等工业固废制备具有水化活性的绿色低碳复合凝胶材料,并对沿黄流域粉土进行改良试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复合胶凝材料具有一定的水化活性,与水泥相比,其水化活性较低,但对粉土具有良好的固化效果;其凝结时间长对稳定土的施工控制有利;在水中长期浸泡,复合胶凝材料表现出良好的耐水性;在低温养生环境下,复合胶凝材料稳定土较水泥土有优势。【结论】绿色低碳复合胶凝材料改良路基粉土性能优异,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02期 v.52;No.897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分析

    刘英鑫;徐云;Roshchina Svetlana I.;Chernykh Aleksandr G.;Naichuk Anatoly Y.;Lukin Mikhail V.;

    【目的】揭示国内建筑结构健康监测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验证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整个土木工程建设周期中的核心作用。【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工具对2004—2024年CNKI数据库1 240篇文献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分析和聚类图谱的分析。【结果】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文献量上升,预示该领域蓬勃发展。“健康监测”高频出现,引领研究方向。时间线聚类显示其从理论到实践的演进,关键词聚类强化其核心地位,形成紧密协作的研究网络。【结论】利用建筑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经文献梳理、关键词分析、时间线图谱及聚类分析,展现了发展历程,并成为研究热点,引领了土木工程跨学科融合新趋势。

    2025年02期 v.52;No.89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化工与材料工程

  • 载镍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处理焦化废水COD工艺研究

    罗桂林;张睿涵;田林锋;晁婧;解鹤;马宏业;孟露;孙康琳;

    【目的】探究载镍活性氧化铝/臭氧催化氧化协同吸附技术去除焦化废水中COD的最佳工艺路线。【方法】采用浸渍法,将镍负载于活性氧化铝上,测定该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的吸附性能。【结果】当硝酸镍浓度为0.8 mol/L、臭氧量为5 g/h时,载镍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焦化废水COD的去除效率最大,约为51.13%。【结论】相较于单独使用吸附和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载镍活性氧化铝催化臭氧氧化协同技术大大提高了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为焦化废水中COD去除提供支持。

    2025年02期 v.52;No.897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SiO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研究

    张晶晶;段奉志;张佳琪;刘梦彦;张琪;杨玉婷;

    【目的】评估SiO_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潜力,确定其性能特点和应用前景。【方法】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SiO_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的有效热导率,结合试验数据,分析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结果】通过计算和试验验证发现,SiO_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有效热导率为286 215.03 W/(m·K),显示出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能够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结论】SiO_2气凝胶纤维复合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其在成本控制和规模化生产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优化材料性能,探索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以实现其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广泛应用。

    2025年02期 v.52;No.897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先进液相沉淀法制备高纯磷酸铁及其性能提升方法研究

    牛延龙;

    【目的】研究基于先进液相沉淀法制备高纯磷酸铁及其性能提升的方法,探索其在提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电化学性能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通过在传统液相沉淀法中添加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CTAB和SDBS),研究表面活性剂对磷酸铁纯度、形貌、粒径和结构的影响;以添加不同表面活性剂制备的磷酸铁为前驱体合成了LiFePO4/C复合材料,并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细化磷酸铁的颗粒尺寸,减少颗粒团聚,提高形貌一致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的效果优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添加CTAB的样品在0.1 C充放电速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提升了3.41%,容量衰减率降低了53.98%,电荷转移阻抗显著减小。【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备高性能磷酸铁基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2期 v.52;No.897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

  • 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

    何秋玄;

    【目的】对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了解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为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首先使用极差法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通过TOPSIS模型计算出综合分值并进行可视化处理,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8年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较低承载力水平,2018—2020年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达到中级承载力水平,2020—2022年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达到较高承载力水平。【结论】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目前处于较高承载力水平,仍有发展空间。应从加快城乡融合,合理布局产业分布,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状态等方面提升西安市土地综合承载力。

    2025年02期 v.52;No.897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常州市夏季高温变化特征及异常年环流形势分析

    夏束薇;冯梦茹;

    【目的】研究常州市高温天气的变化特征和大气环流与热带海温对其夏季高温的影响,为极端高温天气的提前预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常规统计、相关和合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常州市高温日数与年极端最高气温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特征,并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转为明显上升趋势;高温天气主要受显著的异常高压控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面积和强度指数显著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地面空气温度升高,下沉气流加强,对流减弱;东亚大槽变浅,不利于冷空气的向南爆发;高温日数与东部型ENSO指数呈负相关,与西太平洋暖池的面积与强度指数呈现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研究结果对当地极端高温天气的提前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25年02期 v.52;No.897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2020年7月7日南昌市强降水过程漏报分析

    唐传师;雷星宇;钟兰頔;苏校平;

    【目的】对2020年7月7日南昌市各级主观预报和客观预报均出现漏报的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查明此次过程产生的原因。【方法】利用各类气象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此次过程的环流背景、不稳定条件、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等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此次强降水过程是发生在副高北抬转南落过程中,槽后的偏北气流与副高北侧强盛西南暖湿气流对峙的天气背景下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强盛西南暖湿气流提供了丰富的水汽,近地面层冷空气的楔入及能量锋区南压配合中高空高能区形成不稳定层结提供了动力条件和大量的不稳定能量。【结论】数值预报没有预报出7月7日副高由北抬转为南退转折,对槽后偏北气流南压的强度、速度和南压的位置的预报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数值预报降水产品指导性不强,是导致此次强降水过程漏报的主要原因。

    2025年02期 v.52;No.89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北省广宗县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址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马东晓;田艳婷;荀伟唯;庄萌;赵淑军;

    【目的】对比迁站前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差异。【方法】选取广宗国家基本气象站新旧站2021年对比观测期间的地面气象观测数据,采用均方差根、M-K突变检验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迁站后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降水量与迁站前的差异较小,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差异较大;迁站前后数据的一致性较好。【结论】研究结论可为气象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02期 v.52;No.897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

  • 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保护路径探析

    沈二琴;

    【目的】地理标志相关权益人在面临产品假冒、仿冒等侵权问题时,难以获得有效的司法救济,推行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不仅是加强地理标志司法保护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国家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应有之义。【方法】本研究根据检察公益诉讼的相关法律规定、地理标志的公益属性及前期公益诉讼的实践经验,明确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结果】现行法律体系为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制度预留了可实行空间;地理标志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符合公益诉讼实质标准;公益诉讼的前期实践为探索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提供了宝贵经验。【结论】构建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机制,首先,在法律层面上,确定检察机关的诉讼主体资格及地理标志的受案标准;其次,在执行机关上,建立地理标志检察公益诉讼专门办案组织机制,履行检察机关保护职能,从而破除相关权益人的司法救济困境,为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2025年02期 v.52;No.897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据保护的困境及路径构建

    沈欣;

    【目的】为对各类企业数据提供更为全面的保护,发挥企业数据的经济驱动作用,将企业数据权利定位为新型财产权更为恰当。【方法】分析赋予企业数据财产权保护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理顺我国企业数据权益保护面临的问题,探究企业数据财产权保护路径的完善方式。【结果】企业数据财产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绝对所有权,而是有限的排他性权利。【结论】为规避企业数据赋权带来的垄断风险,可以通过构建统一的企业数据要素登记平台及设立有限排他权的方式,确保数据要素市场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2025年02期 v.52;No.897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网络名人姓名商标恶意抢注问题探究

    焦国玺;

    【目的】揭示当下网络名人姓名商标恶意抢注问题的规制困境,就完善网络名人姓名商标恶意抢注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通过分析网络名人姓名商标发展现状及用于规制商标恶意抢注的法律依据,梳理网络名人姓名商标恶意抢注现象及司法实践。【结果】相关部门应提升恶意抢注网络名人姓名商标行为的违法成本,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用户名及账号的注册审核机制,增强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结论】构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共治的工作新格局,还网络名人一份应有的姓名尊重与法律保障。

    2025年02期 v.52;No.897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权利要求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法条的理解与适用研究

    黄晶晶;

    【目的】从专利申请和专利审查的角度出发,对“权利要求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的判断思维、适用规则和说理逻辑进行研究,帮助专利申请人和审查员准确把握该法条的执行尺度,提高专利质量。【方法】以立法宗旨为基础,结合通信领域的实际案例,对过度质疑、概括不当和法条竞合等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该法条的理解与适用。【结果】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与说明书公开的内容一致,确保授权专利的权利范围与申请人的技术贡献相匹配。【结论】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促进专利质量的提升,确保专利权的稳定性。

    2025年02期 v.52;No.897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烟气脱硝技术专利分析

    孙力楹;邓雪沁;王亚苹;

    【目的】大气的主要污染气体中,NOx每年的总排放量位居第2。烟气脱硝是处理NOx的重要方法,而专利引领着行业内新技术、新热点的发展,现阶段烟气脱硝技术热点和趋势仍缺乏专利数据支撑。本研究通过分析烟气脱硝技术专利申请趋势和热点,以期为我国烟气脱硝技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推动烟气脱硝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方法】本研究重点检索分析了我国烟气脱硝技术专利的发展趋势及重要申请人,并分别针对我国烟气脱硝专利的SNCR脱硝工艺、SCR脱硝工艺及其他新工艺新方法等3种发展路线进行分析。【结果】传统的干法脱硝技术已经相对成熟,目前对烟气脱硝专利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及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等方面。【结论】通过上述专利分析帮助申请人掌握领域专利热点。在烟气脱硝发展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国内外相关的专利技术研究动态,探索研究更加绿色高效的脱硝技术,以推动烟气脱硝系统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发展。

    2025年02期 v.52;No.897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科技管理

  • 数字化转型驱动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苗稳;

    【目的】研究数字化转型驱动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数字化转型在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驱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近3年上市公司中的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抓取了其年报中大数据、数字化等关键词所出现的频次,分析了河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现状。【结果】河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存在分布不均衡、部分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未纳入企业战略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为数字化转型驱动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效路径的提出提供了参考。【结论】本研究从企业提高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政府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及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化转型驱动河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2025年02期 v.52;No.897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产学研合作网络对专利价值的影响——以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为例

    郭会珍;

    【目的】本研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产学研合作创新对专利价值的影响,由此找到提高专利价值的方法与手段。【方法】运用智慧芽专利检索平台,选取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2000—2018年产学研合作发明的有效专利作为研究数据样本,通过负二项模型回归实证检验结构洞数量和小世界性的两个指标——特征途径长度与聚类系数对专利价值的影响。【结果】日本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产学研合作网络中的聚类系数、结构洞数量与专利价值呈正相关关系,特征途径长度对专利价值的作用不显著。【结论】结合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实际,从政府、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交流中应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制定奖励机制促进各机构之间的合作;高校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对专利成果产出前、产出中、产出后的各阶段进行监督,提高专利价值和成果转化率;企业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对项目和技术进行把关。

    2025年02期 v.52;No.897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省绿色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建设研究

    张宏峰;乔国栋;张伟强;刘永真;

    【目的】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绿色技术评价,以期进一步加快绿色技术的转移转化。【方法】本研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阐述了全面而灵活的绿色技术分类系统,基于其技术特征、应用领域、环境效益等多个维度,深入讨论绿色技术未来挑战和发展方向。【结果】解析了绿色技术减少能耗、降低污染、改善生态的基本特征,阐明了基于技术性能、环境质量、经济效益、社会安全为要素的评估指标,为河南绿色技术的转移转化提供新的科学参考。【结论】提出河南绿色技术评价认定的框架体系,有助于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技术认定和转化模式,提高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2025年02期 v.52;No.897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省政务信息项目资源管理一体化平台建设研究

    李睿;邓涛;赵静;刘锦;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构建河南省政务信息项目资源管理一体化平台,探索提升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效率与资源利用率的新方法,解决现有项目管理中信息断层、管理风险大及标准化不足等问题,实现省市项目的高效协同和资源集约化利用。【方法】通过对现有管理模式的分析,结合对河南省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实际调研,提出河南省政务信息项目资源管理一体化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分析平台的创新管理模式。【结果】河南省政务信息项目资源管理一体化平台包括标准化项目申报与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项目处理与辅助决策分析等核心功能模块,通过云基础设施、数据管理和智能决策支持,提升项目管理的标准化与智能化,减少信息断层和管理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结论】河南省政务信息项目资源管理一体化平台在统一申报、标准化流程与智能管理结合及数字资源的集约化共享等方面创新了管理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推广的标准化管理模式。

    2025年02期 v.52;No.897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方法及流程构建研究

    俞历冶;

    【目的】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与难点,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梳理国家法规、学校政策,借助专业认证等较为完善的流程方法,梳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与要求。【结果】发现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安全意识不强、标准化体系不健全、治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结论】提出了实验室安全评价工作的理念,并简要说明高校实验室安全评价流程。

    2025年02期 v.52;No.897 15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科技资讯

    <正>新型准粒子“分数激子”发现科技日报2025年1月12日报道,美国布朗大学物理学家在一项新研究中观察到一种名为“分数激子”的新型量子粒子,既不属于玻色子,也不属于费米子,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粒子类型。这一发现或将极大拓展科学家对量子领域的认知。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型准粒子不携带整数电荷,却遵循独特的量子统计规律。其最令人振奋之处在于解锁了一系列物质的新量子相,为科学研究开辟了新前沿,深化了基础物理的理解,并为量子计算带来了新可能。研究聚焦于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该现象基于经典霍尔效应,即将磁场施加到有电流的材料上以产生横向电压。量子霍尔效应发生在极低温度和极高磁场下,这种横向电压以清晰且独立的跳跃方式增加。而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中,这种增加方式变得更为奇特,仅为电子电荷的一小部分。

    2025年02期 v.52;No.897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揭晓

    <正>“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评选活动”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评选年度十大科技名词,不仅是为了记录当下科技热点与创新成果,更是为了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激发公众对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的兴趣。2025年1月16日,“2024年度十大科技名词”在北京揭晓。这些名词包括: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月背采样、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混合现实、生物制造、近零碳、实景三维、微核糖核酸。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l+)指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一种理念与实践。它不仅是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通过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实现对传统行业的全面赋能与重构。

    2025年02期 v.52;No.89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科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强国建设专栏”征稿启事

    <正>为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宣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战略、新思想,研究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所需的科技战略研究、基础前沿交叉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新技术示范应用、创新体系能力提升等问题,《河南科技》开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科技强国建设专栏”,面向高校、智库机构等专家学者征稿。诚挚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惠赐优质稿件。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选题:1.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高质量发展新格局;2.中国式现代化与科技强国建设;3.当前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分析;4.对“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径等方面研究;5.结合自身工作和专业领域,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和建议,包括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方面;

    2025年02期 v.52;No.897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