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基于线性回归的守时精度补偿方法研究

    路浩;杨淑平;赵佳佳;余志远;

    【目的】为解决嵌入式装置时间受对时环境和硬件晶振的影响与服务器存在偏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性回归的守时精度补偿方法。【方法】通过采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时间偏差累积,构建线性回归模型,根据线性回归模型和守时精度要求,实时计算获得对时周期和对时周期间隔内的补偿周期,以更新补偿参数和修正守时精度。【结果】研究表明,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时间精度补偿方法,可以实时修正时间,满足守时精度要求。相比高频率对时,该方法可以确定对时频率并降低CPU负荷,同时,采用嵌入式装置验证了其可行性与鲁棒性。【结论】该方法的应用,使时间同步系统的精度得到提升,显著增强了高实时任务的执行能力,可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5年15期 v.52;No.910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相模变换的高压直流断路器动作电压行波分析

    王加明;许壮;张科乾;黄小成;谢云飞;黄俊桦;孙锡安;

    【目的】高压直流断路器利用内部的避雷器支路吸收短路故障电流中的能量,动作时会产生暂态过电压,该暂态电压以行波的形式在输电线路上传播引起线路电压变化。为明确直流断路器动作电压行波对线路电压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相模变换的高压直流断路器动作电压行波计算方法。【方法】利用相模变换公式将直流断路器动作电压行波解耦为线模和零模分量,结合线模分量戴维南等效电路对直流断路器动作电压行波进行推导计算,通过仿真模型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仿真结果误差小于1.5%。【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地描述动作电压行波的变化趋势,可为新型继电保护原理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25年15期 v.52;No.910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OBOGUIDE的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仿真分析

    孔甜甜;孔宁;

    【目的】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的关键装备,在提高焊接环节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展现出卓越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仿真分析。【方法】以汽车顶盖盖板工业机器人焊接为例,通过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对机器人末端焊枪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ROBOGUIDE仿真软件搭建焊接工作站的虚拟仿真工作站,并设计出工作站布局及焊接工作流程。【结果】对焊接工作站内搬运及焊接机器人运动路径进行了规划和离线编程,并对机器人焊接工作站的工作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论】通过对工业机器人离线仿真和示教操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机器人虚拟仿真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为实际工业机器人焊接工作站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15期 v.52;No.910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调负荷柔性调控后室内温度变化特性

    胡明迪;何大四;成小飞;马奇江;李思原;

    【目的】旨在对空调负荷参与虚拟电厂调控中用户降负荷后对室内热湿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分析。【方法】以广州地区某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TRNSYS软件搭建空调系统模型,开发功率受限冷水机组模块,模拟不同负荷率、不同冷水机组输入功率下室内温度变化情况。【结果】结果显示:在100%负荷率下调节冷水机组输入功率为70%、63%、57%、50%、45%;80%负荷率下调节冷水机组输入功率为60%、56%、50%、45%、37%;60%负荷率下调节冷水机组输入功率为50%、44%、38%、25%、22%;40%负荷率下冷水机组调节输入功率为25%、23%、20%、16%、13%时,室内温度比设计温度分别提高了1℃、1.5℃、2℃、2.5℃、3℃。【结论】逐步降低冷水机组输入功率时,室内温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研究结果可为合理调节空调系统以实现电力负荷聚合交易目标提供借鉴。

    2025年15期 v.52;No.91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机械与动力工程

  • 全程流量再生平衡阀性能验证与分析

    李志博;李威;李江;王德;黄永程;

    【目的】为验证流量再生平衡阀的速度和压力作用效果,在负载为20 000 N的工况下,对普通平衡阀液压回路与全程流量再生平衡阀液压回路整体性能进行分析。【方法】利用理论计算与AMESim仿真方法分析,对输出的位移、速度和压力进行对比,验证全程流量再生平衡阀的流量再生性和完全平衡性。【结果】全程流量再生平衡阀回路对应的执行元件运动速度为普通平衡阀回路的2.5倍,其完全平衡压力为负载压力(普通回路压力)的2.9倍。【结论】有效验证了理论状况下流量再生阀流量再生即增速功能,发现了流量再生阀完全平衡压力较大的特性。根据3~6 s液压缸保持在最大位移处的曲线变化趋势,发现普通平衡阀回路液压缸在停止运动瞬间存在振荡现象。本次分析为全程流量再生平衡阀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指导。

    2025年15期 v.52;No.910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不同海拔高度下无人机旋翼桨叶气动特性研究

    邹茂真;

    【目的】研究无人机旋翼桨叶在不同海拔高度下的气动特性,提高无人机旋翼桨叶的设计效率。【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首先对无人机旋翼桨叶在海平面高度(0 km)的气动性能进行仿真计算,并与海平面高度处实测结果对比,验证CFD仿真计算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仿真计算了1~5 km海拔高度下旋翼桨叶的气动性能。【结果】不同海拔高度下,无人机旋翼桨叶拉力系数均值约为0.018,扭矩和需用功率系数均值约为2.05×10~(-3)。每相邻1 km海拔高度的桨叶拉力值差约为9.9%,功率值差约为9.62%。在相同转速下,桨叶功率载荷不随海拔高度发生变化。【结论】通过对无人机旋翼桨叶气动特性研究,可快速计算出桨叶在不同海拔和不同状态下的拉力、扭矩、需用功率和功率载荷,提高了旋翼桨叶的设计效率。

    2025年15期 v.52;No.910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矿业与水利工程

  • 新疆某引水工程TBM掘进参数分布规律及相关性研究

    王军;

    【目的】TBM施工中,因复杂的地质环境和有限的勘察手段可能导致掘进参数选择的偏差,进而影响施工速度和效率。为提高TBM施工效率,依托新疆某引水工程,对该地区黑云母石英片岩地层条件下的TBM掘进参数分布规律及相关性开展研究。【方法】以掘进段为单位,利用二值判别函数和归一化值对原始数据进行降噪,并处理异常数据,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及曲线拟合的方法,探究此标段掘进参数的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研究表明,总推进力与推进速度、贯入度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当总推进力增加时,推进速度和贯入度也会相应增加,总推进力能够直接反映推进速度和贯入度的变化;刀盘转速与推进速度、贯入度相关性不大,刀盘转速会受到地质条件、岩石强度的影响,并不能直接预测推进速度和贯入度的变化。【结论】该方法可以提高TBM掘进效率,可为类似工程TBM掘进参数的选取和控制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v.52;No.910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儿河水库溢洪道边坡可靠度及参数敏感性研究

    赵明明;

    【目的】通过研究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对李儿河水库溢洪道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其稳定性系数;其次,基于可靠度理论,利用蒙特卡罗模拟分析开挖加固后的边坡可靠度;最后,通过Spearman系数对边坡稳定性系数对壤土力学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该边坡在工况A、工况B、工况C、工况D、工况E和工况F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465、1.320、0.854、0.727、1.270和1.152;在工况E和工况F下的破坏概率分别为0.5%和2.5%。【结论】该边坡在未开挖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在开挖未支护状态下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支护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加固措施将开挖后的边坡在天然和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分别提升了48.7%和58.5%;该边坡的失效概率处于可接受范围;在工况E和工况F下,该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对于壤土力学参数的敏感性排序为:内摩擦角>泊松比>黏聚力>弹性模量。

    2025年15期 v.52;No.910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方法分析

    李云波;杨国柱;龚永林;

    【目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众多危险源,一旦发生事故,将对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改进YOLOv3算法的水利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方法。【方法】收集近年来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事故报告、安全检查记录、专家评估报告等,提取水利工程施工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与施工区发生风险的概率计算危险源作业容忍度。在改进YOLOv3算法运行过程中,引入特征金字塔网络、调整卷积核尺寸及优化损失函数等进行工程施工危险目标区域的提取。结合危险目标区域、现场勘查、专家经验和历史数据,确定具体的危险源类型及其潜在危害,实现对危险源的辨识。【结果】该设计方法可以精准识别不同施工区域的危险源数量,辨识准确度在95%以上。【结论】该方法不仅能提高辨识危险源的精度和速度,还能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2025年15期 v.52;No.910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矿化度矿井水的治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范冬琪;陈新虎;王萍萍;

    【目的】鲁西南地区煤炭基地长期面临生产用水短缺与高矿化度矿井水排放难题,矿井水直接排放不仅加剧水资源浪费,还对南四湖流域水质安全构成威胁。为实现矿区绿色可持续发展,亟须探索高效矿井水全盐量治理及资源化利用路径,满足严格的环保与资源循环利用要求。【方法】本文以高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外排水除盐及综合利用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预处理+三级膜浓缩+MVR蒸发结晶”工艺,通过去除悬浮物与胶体、逐级提升盐分浓度和盐分分离,实现全盐量治理和资源化回收。【结果】该工艺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经济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处理后矿井水满足排放与回用水标准。【结论】本工程有效实现高矿化度矿井水资源化利用,为同类矿井水全盐量治理提供了技术可靠、经济可行的实践范例。

    2025年15期 v.52;No.910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电厂冷却塔配水的水力计算研究

    吴俊杰;李音龙;王广涛;倪燕国;陆佳佳;

    【目的】旨在探讨电厂冷却塔的配水水力计算问题,以优化冷却塔的运行效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方法】为实现研究目的,研究人员建立配水水力计算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设计合理的配水方案。在水力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中,综合考虑冷却塔的结构特征、喷头类型及其布置方式、进水水温以及出水流量等影响因素,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实际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方案进行设计与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水力分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次研究中设计的15种喷头设计方案的均布系数均未超过上限值,区内喷头口径34 mm,区外喷头口径40 mm为最佳设计方案。【结论】合理的冷却塔配水水力计算不仅能够提升冷却塔的整体效率,还有助于节约水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对电厂的经济效益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电力行业对环保与节能的重视,优化冷却塔的配水方案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为电力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2025年15期 v.52;No.91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交通与土木工程

  • 软土地铁基坑开挖地表沉降有限元分析——以腾达路地铁站工程为例

    张金博;

    【目的】针对软土地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铁基坑开挖引发的地表沉降控制难题,以典型软土工程腾达路地铁站为研究对象,系统揭示基坑开挖过程中软土地层变形响应规律。【方法】基于腾达路地铁站的地质勘察数据,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和围护结构变形进行模拟和分析。通过建立摩尔-库伦土体模型,结合地下连续墙和内支撑结构的数值模拟,分阶段施工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结果】结果表明,3个标准段地下连续墙的最大水平位移分别为49.19 mm、31.89 mm和54.65 mm,满足规范要求。然而,标准段2和标准段3的地表最大沉降量分别达到53.99 mm和73.97 mm,超出规范允许值。【结论】研究结果为腾达路地铁站及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并为未来相关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后续可结合现场监测数据验证模型精度,并开展流固耦合作用下的长期变形预测。

    2025年15期 v.52;No.910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7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深基坑支护设计及变形控制研究

    郭芮;

    【目的】合理有效的开挖支护方案对于控制基坑变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深基坑支护设计及变形控制进行研究。【方法】以成都市某医院项目基坑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复杂的地质条件,设计了4种适用于不同区段的开挖支护方案。选取两个典型剖面构建网格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模拟基坑开挖变形过程。【结果】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变形均在监测项目的安全范围内,验证了所提出的支护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Ⅰ-Ⅰ'剖面采用双层放坡开挖+锚杆支护后,基坑坡顶最大水平位移量为9.3 mm,地表沉降最大为3.8 mm;Ⅱ-Ⅱ'剖面采用灌注桩+锚杆支护后,围护桩最大挠度为2.1 mm,地表沉降最大为11.4 mm。【结论】提出的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了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安全,研究成果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城市基坑工程的安全施工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25年15期 v.52;No.910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客流不均衡的地铁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张雄飞;刘玉玲;杨泽俊;

    【目的】分析客流不均衡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对企业运营成本及旅客出行成本的影响。【方法】以兰州地铁1号线为例,首先通过构建双目标非线性优化模型,该模型考虑乘客和企业运营成本,以乘客等候时间和列车的走行距离最小为目标,并考虑最小发车间隔、最大通过能力、折返站位置等约束条件;其次通过线性化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优化后的列车开行方案。【结果】研究表明,开行大小交路相较于开行单一交路列车,乘客的总等待时间和平均等待时间均大幅度减少,分别减少了29.73%和33.33%。与此同时,对所建立优化模型的评价成本进行比较,发现大小交路列车开行方案比单一交路列车开行方案成本可降低11.14%。【结论】研究成果可在满足乘客运输的条件下,更加精准匹配客流需求,为企业运营决策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v.52;No.910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聚物注浆技术在沥青路面裂缝处治中的应用评测研究

    孟杰;

    【目的】为解决沥青路面底鼓、裂缝等常见病害,通过引入高聚物注浆技术,以达到修复路面病害,提升道路安全质量之目的。【方法】高聚物材料具有反应速度快、扩散填充性好、膨胀率高等优势,以某公路路面裂缝病害处治为研究案例,分析注浆材料试验特性,科学优化注浆方案,以达到密封裂缝、补强路面结构层的处治效果。【结果】通过对研究案例进行试验评价,对比注浆前后雷达图谱测试、弯沉测试及芯样检测数据,结果显示,裂缝注浆后灰度图未见异常,弯沉差明显减少,裂缝处浆液填充质量良好。【结论】新型高聚物注浆材料能够有效填充沥青路面脱空区域,降低路面弯沉值,提高路基稳定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结合实际项目测评效果,注浆后路面整体耐久性良好,证实该技术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具备推广价值。

    2025年15期 v.52;No.910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预拌混凝土添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孟林超;

    【目的】深入探讨预拌混凝土添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理论分析、试验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不同掺量添加剂对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性和抗冻性的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选用聚羧酸减水剂作为预拌混凝土添加剂,并将其掺量控制在0.9%,可以显著提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优化了抗渗和抗冻性能。【结论】研究成果为预拌混凝土添加剂的选择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2025年15期 v.52;No.910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化工与材料工程

  • 新型α-MoO3/CuO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特性探究

    金雪阳;

    【目的】聚焦新型α-MoO_3/CuO复合材料,深入探究其电化学性能与结构特性。【方法】通过水热合成法制备材料,运用多种测试手段进行表征。【结果】结果显示,该复合材料在比电容上达到3.8 F·g~(-1),是α-MoO3材料(1.8 F·g~(-1))的2.11倍;导电性能优异,在高频条件下离子导电性显著;充放电性能良好,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电容量均高于α-MoO_3。通过SEM、EDS和XRD等手段,证实了其成分与形貌特征,CuO颗粒均匀分布于α-MoO_3表面,保持了结构的稳定性。【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优化提供参考。

    2025年15期 v.52;No.910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演进路径与未来产业生态构建

    滕鑫煜;

    【目的】通过研究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演进规律与产业应用特征,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为制造业技术升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文献分析及典型案例解析,系统梳理电化学处理、物理气相沉积、化学转化膜等技术分支的发展脉络。【结果】金属表面处理技术正从传统加工工艺转变为战略性使能技术,从宏观形貌控制向纳米尺度功能化演进,从单一防护向复合性能集成突破。【结论】金属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需突破学科边界,未来将深度融入智能制造与“双碳”目标。通过材料基因组计划加速新型涂层材料研发周期,借助工业互联网实现全球产业链协同优化,最终形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产业需求为导向、绿色可持续为特征的新型产业生态。

    2025年15期 v.52;No.910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

  • 泰安地区霾污染特征及其与大雾相关关系分析

    卢慧超;栾兆鹏;尹祥坤;

    【目的】针对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泰安地区一次持续性雾、霾事件,分析霾污染、雾事件的特征及其与雾、霾的相关关系。【方法】使用泰安市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逐日地面观测资料、NECP提供的FNL资料及MODIS卫星资料,采用区域风场相关矢、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此次霾污染过程中,本地污染源主要集中在鲁西南地区,周边大尺度远距离输送排放源则位于湖北、湖南、江西及广西等省区。导致霾污染的PM_(2.5)颗粒物的组成主要由NO_2和CO构成,其次包括O_3和SO_2。在特定环境下,霾污染的过程会增加空气中凝聚核子的数量,从而显著推动城市雾的发展。【结论】此次过程霾污染受本地和外来传输共同影响,污染物主要由NO_2和CO构成,一定条件下霾对大雾生成起促进作用。

    2025年15期 v.52;No.910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多源数据融合的商丘市2023年气候影响综合评价

    鲁潇蒙;

    【目的】探明商丘市气候条件季节性变化及分布特征,为商丘市的农业发展、交通运行、生产生活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商丘市2023年气候实况,统计分析商丘市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对商丘2023年气候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结果表明,与常年相比,年平均气温同期偏高1.0℃,降水同期偏多23.8%,日照时数同期偏多218.4 h。年内出现了雾、霾、低温、寒潮、大风、暴雨、连阴雨、渍涝和高温等天气气候事件。总体而言,2023年商丘市气候适宜,气象条件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涝灾害交替发生。【结论】建议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生产的防灾减灾工作。

    2025年15期 v.52;No.910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乐安县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

    董志询;廖婵;陈永乐;缪斌斌;邱元;

    【目的】分析乐安县空气质量状况及其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为气象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20—2022年乐安县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乐安县空气质量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和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乐安县生态环境优良,气象条件与污染物浓度呈现不同的相关性,降水可以有效降低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气温和风速有利于大多数污染物的扩散和稀释。【结论】气象部门可以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缓解空气质量污染。后续可以针对臭氧等单一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2025年15期 v.52;No.91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极值I型分布法对江门地区最大风速的研究

    胡彦;饶智杰;户晓琴;

    【目的】最大风速的估算是航空、航海等交通部门及电力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关注的重要问题,有效估算最大风速也是气象服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方法】利用江门地区6个气象观测站1980—2023年的月最大风速实况资料,通过极值I型分布得到相应的分布函数和拟合曲线,分别进行15年,30年,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估算。【结果】结果显示:(1)江门6个地区的最大风速具有很大差异。上川岛受海洋性季风影响较大,平均最大风速为26.1 m/s明显大于江门的其他地区,恩平市平均最大风速最小,为10.8 m/s。(2)未来50年,上川岛最大风速最大,为38.9 m/s,恩平市最大风速最小,为18.7 m/s。(3)最大风速的突变现象会降低极值I型分布法对最大风速估算结果的可靠性。【结论】极值I型分布函数符合15年,30年,50年一遇最大风速的分布,对最大风速的估算具有参考价值。

    2025年15期 v.52;No.910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尾矿库闭库阶段的地质灾害探测与防治

    李小军;

    【目的】探讨无人机与GIS技术在尾矿库闭库阶段的地质灾害探测与防治中的协同应用,为尾矿库闭库工程的安全实施提供数据支撑,助推绿色矿山建设。【方法】以甘肃省某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获取了尾矿库的DOM和DSM等基础地理数据,探测识别了尾矿库周围存在的7处不稳定斜坡。【结论】结合基础地理数据和现场环境条件提出了将削坡缷荷、支护加固和坡面修复等3种方式综合应用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025年15期 v.52;No.910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

  • 河南省高校专利开放许可实施路径研究

    董鑫宇;徐姣姣;

    【目的】为打破高校专利许可信息壁垒,促进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在河南有效落地实施,需要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具体实施路径。【方法】以河南省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各高校的专利转移转化情况,结合实证研究、文献分析和政策研究,探索河南省专利开放许可的实施路径。【结果】河南高校在专利转化过程中存在积极性不高,研发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及激励政策缺乏等问题。河南省具备坚实的政策基础来支持高校专利开放许可的实施,探索开放许可实施路径符合高校专利转移转化的实际需求,并可为开放许可的制度落地和推广提供经验。【结论】在借鉴国内先进试点高校经验的基础上,河南应面向全省高校建立专利开放许可平台,完善激励和引导机制,增加资金投入,组建专业专利转化团队,强化交易监管,并设立专利保险,以保障河南高校专利开放许可的顺利实施。

    2025年15期 v.52;No.910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研究

    王晓辉;申家宁;

    【目的】研究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的版权归属问题,在激发人工智能创作活力的同时促进作品的广泛传播,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方法】以技术机理与法律逻辑的双重视角,剖析AI生成物的可版权性困境,并提出适应技术特性的版权归属解决方案。【结果】在独创性认定上,需构建“差异显著性+价值可辨识性+技术可控性”的复合标准,以区分机械复刻与创新表达;在主体资格层面,应坚守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定位,否定AI法律主体地位,通过实质贡献原则识别人类智力投入。【结论】针对版权归属问题,提出以“实质贡献”“投资激励”“利益平衡”为基本原则,构建动态确权框架的解决方案。通过立法解释填补制度空白,协调技术中立与激励创新的价值冲突,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理支撑。

    2025年15期 v.52;No.910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植物工厂技术领域专利研究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

    张硕;

    【目的】通过对植物工厂技术领域2006—2024年专利数据的分析,揭示其技术发展现状、创新趋势及地域分布特征,为植物工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方法】基于IncoPat专利数据库,采用高级检索方式,对植物工厂技术专利申请趋势、申请人排名及类型、省市地域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植物工厂技术自2006年起步,2010—2015年为蓄势发展期,2015—2018年进入技术爆发期,2018年后专利申请量逐年下降,表明技术可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专利类型中,实用新型专利占比达71.6%,失效专利占比达57.3%。其中,70%因未缴年费失效,可见部分专利缺乏商业化价值。申请人以企业为主,占比52.96%,但学校和个人专利申请分散化特征明显。专利申请活跃的机构多为高校和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占比高,技术转化率低。地域分布上,东南沿海地区是核心发展区域,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植物工厂将逐步从“生产工具”升级为“生态系统”,成建设智慧城市和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环节。

    2025年15期 v.52;No.910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科技管理

  • “双碳”目标下河南省生态福利绩效时空演化特征及提升对策研究

    王赟潇;高翔;

    【目的】利用生态福利绩效衡量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资源消耗所产生的福利价值,根据其时空演化特征提出切实提升河南省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的优化对策。【方法】基于2013—2022年河南省17个省辖市和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样本,运用超效率SBM模型(Slack Based Measure,SBM)评价全省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进行时空演变特征分析。【结果】2013—2022年河南省生态福利绩效均未达到有效状态,呈现V字形变化态势,各地市生态福利绩效均值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有12座城市数值在0.5~1,空间分布格局由“北低南高”逐渐转变为“西部低洼”。【结论】需通过因地施策、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减排促绿,强化引领和理念融入等方式促进全省范围内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升,在实现全省“双碳”目标的同时,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2025年15期 v.52;No.910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省科技金融“科技贷”运行机制分析及风险应对策略研究

    薛洛开;王新;

    【目的】系统分析河南省科技贷的运行机制,探讨其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以期更好改善河南省科技创新的融资环境,推动河南省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提质增效。【方法】本研究基于金融创新理论、风险管理理论和政府干预理论,系统分析了河南省科技贷的运行机制,针对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从三个不同层面提出风险应对策略。【结果】研究发现河南省科技贷在政策支持、银企合作和风险分担方面具有优势,但仍存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政府、银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促进河南省科技贷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15期 v.52;No.910 139-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优化路径研究

    罗丹;郑春蕊;

    【目的】在全球化浪潮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体,充分利用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及现场考察等方法,了解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采用归纳和比较分析等方法,探讨优化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径。【结果】调查显示,河南省在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上面临一些挑战,存在R&D人员总人数较多但占比较少,地域分布不均;创新型人才队伍存在高层次人才相对较少,人才流失严重;创新创业人才从业人数众多但扶持力度相对不足等问题。【结论】本研究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河南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和优化人才生态环境;搭建科创平台并加强创新载体建设等建议以进一步优化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2025年15期 v.52;No.910 14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省中试基地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任伟;尹君;王新;王旭;王雁霄;

    【目的】通过对河南省中试基地建设进行研究,提出进一步促进中试基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为加快推动河南省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供重要支撑。【方法】本研究以河南省已建设的61家中试基地为对象,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全面分析河南省中试基地的建设现状。【结果】研究发现河南省中试基地存在资金投入结构单一化,中试运营风险高;人才引育存在短板,人才匮乏突出;硬件设施与中试线建设进度滞后,中试服务成效有待进一步提升;政策引导与支持不足等问题。【结论】针对上述问题,从强化多元资金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试基地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完善政策支持等角度提出针对性对策。

    2025年15期 v.52;No.910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赤峰市中小微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研究

    郑安仪;徐玲玲;李银玉;

    【目的】为助力赤峰市中小微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发展,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中促进赤峰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赤峰市中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赤峰市中小微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结果】赤峰市中小微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面临企业经济管理水平不足以支撑财务数字化转型;财务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善,企业内在需求不足,数字化人才缺乏,数据安全保障力度不足等问题。【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完善财务数字化基础设施、激发企业财务数字化内在需求、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及加强数据安全保障等转型路径。

    2025年15期 v.52;No.910 153-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科技资讯

    <正>量子网络探测弯曲时空中的量子效应 科技日报2025年7月16日报道,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利用量子网络测试量子理论如何在弯曲时空中表现的新方法。这项研究首次将量子网络引入基础物理问题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15期 v.52;No.91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科技》征稿启事

    <正>一、杂志介绍《河南科技》杂志创刊于1974年,是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主办、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出版的公开出版物,面向自然科学领域学科前沿,以自然科学领域学科交叉融合为重点,发布最新技术创新成果与创新实践报告。读者对象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政府机构等单位中的科研人员。期刊收录于知网、万方、维普、日本JST等主流数据库,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

    2025年15期 v.52;No.910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乡村科技》征稿启事

    <正>《乡村科技》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主管、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乡村科技》编辑部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本优秀农业科技期刊,多次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等荣誉,已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全文收录。

    2025年15期 v.52;No.910 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