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高娟;李佳;高青栋;高冬;梁永迁;
【目的】为了提高动力锥贯入试验在路基土体强度评价中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需要对影响动力锥贯入试验指标与路基强度参数相关性的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以风积沙路基为研究对象,采用动力锥贯入试验,并结合室内加州承载比(CBR)试验和直剪试验,考虑土体含水率和压实度的影响,进行动力锥贯入试验指标(DCPI)与土体强度指标(CBR、CBR_w、c、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风积沙的DCPI、CBR、c、φ均与土体含水率和压实度相关,且与压实度呈线性正相关,而随含水率增加表现为非线性变化;通过引入含水率优化的强度参数预测模型,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结论】考虑含水率不均匀性的强度参数预测模型为动力锥贯入试验在路基工程质量评价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18期 v.52;No.913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马兆华;陈顺超;康鹏;王瑞鹏;唐龙生;
【目的】预应力技术虽能显著提升混凝土梁的抗裂性能,但对开裂后刚度退化的非线性响应机制尚不明确,尤其缺乏对张拉力水平与刚度增益的边际递减规律的量化揭示。【方法】设计2片矩形预应力混凝土梁,分析其在60、100、150 kN张拉力下梁的挠度、应变及短期刚度变化特性。【结果】预应力可有效抑制裂缝扩展并提升刚度,但应力增量对刚度的提升效应随张拉力增大显著减弱。【结论】基于试验数据,建议实际工程中将预应力控制在100~130 kN,研究成果为开裂混凝土梁的预应力加固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与理论优化方向。
2025年18期 v.52;No.913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任鹏;
【目的】针对嘉陵江特大桥施工环境复杂,高处作业风险突出,高处坠落事故严重威胁人员安全与工程进度的问题,开展高处坠落安全影响评估研究。【方法】引入层次分析法(AHP)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结合的AHP-FCE模型,构建包含人员因素、设备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和施工技术等5类一级指标及17项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通过专家问卷构建判断矩阵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建立五级风险评语集,基于有效问卷数据形成指标评价矩阵,通过模糊合成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结果】人员因素为最关键影响因子(权重39%),嘉陵江特大桥高处坠落安全风险等级为“中风险”,与工程实际相符。【结论】研究成果为桥梁施工高处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评估方法与理论依据,对提升施工安全水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2025年18期 v.52;No.913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黄金龙;王怡;李小虎;张赟;冼天朗;
【目的】针对珠三角软土深基坑变形控制难题,以广州南沙广隆村基坑为例,研究软弱地层开挖变形规律,探索区域深基坑支护优化方法。【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构建地质模型,引入HSsmall本构模型模拟土体非线性特征。设计“灌注桩+锚索+搅拌桩”复合体系,并结合瑞典条分法开展多参数稳定性评估。【结果】结果表明,首阶段开挖坑底最大水平位移为9.00 mm,中部隆起20.00 mm,插筋支护使坡顶沉降仅1.00 mm;次阶段桩基位移呈梯度分布(桩底11.00 mm>桩顶1.00 mm),坑底隆起降至18.75 mm,周边沉降3.75 mm;最危险滑弧半径26 m时安全系数为1.787,超规范限值37%。【结论】数值模拟与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可有效控制软土基坑变形,满足施工及运营期的稳定性要求,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18期 v.52;No.913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纪睿;
【目的】中原城市群既有城际轨道网规划对城市群覆盖不足,同时既有城际铁路承担了较多的路网功能,对城市群支撑不足,有必要对中原城市群的轨道交通网络进行研究。【方法】从城市群现状需求入手分析现状需求规模及需求特征,并对研究年度需求进行预测,然后依托空间结构,统筹考虑高铁网和城际网,构建基本的线网形态,以需求指导项目规划,构建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结果】最终规划形成“三横三纵四射”高速铁路网总格局和“十字、一环、多联”的城际铁路网布局。经过评价,规划线网对中原城市群地市的覆盖率达到100%,区县覆盖率达到93.4%,分别较现状提高3.3%和34.0%,城市群基本形成了“123”出行圈。【结论】该规划网络能够满足运输需求,并且支撑区域发展。
2025年18期 v.52;No.913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